点击此登陆论坛
首  页 | 美术论坛 | 每周推荐 | 作品评弹 | 最近新闻 | 艺术书评 | 论坛导读 | 广告联系
当前位置:每周推荐 (主持:admin) [在本栏添加内容/投稿]
□ 本文发布于
2001-11-15 15:17:57

□ 阅读次数:4020
□ 现有评论:0

□ 查看/发表评论
 
“e术家”未来艺术的主宰者?

以前有种看法:搞艺术,排斥电脑与网络......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的美”与“科学的美”会是“井水河水不相犯”吗?科研、艺术创作又如何真正地互动与互补?“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会不会成了过于拘泥传统的角色区分?在不知不觉中,一些现代艺术家用网络传达艺术感念的方式漫漫侵透于网络世界之中……
数位作品:我的左脚 作者 响葫芦 (台湾)

艺味=数位,艺术家变“e术家”,科技武装全新的思维,高感度的科技改变创意的路径,创作不再孤独,e术家藉着电脑瞬间红遍全球。

梦想大兴土木,科技打造艺术全新盛世,我们需要21世纪的达文西;数位思考的米开朗基罗;擅用电脑绘图的凡高;用数码相机创作的毕卡索;遨游火星的哥白尼;熟练虚拟实境的莎士比亚;与全晰图象做战的唐基柯德......
才华转成财富,艺术现金增资
让所有的艺术家、发明家、探险家、作家
用电脑科技脱离三餐不继
以想像力虚拟一个更美好的世纪。
我们将迎来21世纪的的文艺复兴。

2000年,国际大型数位艺术竞赛的开展是对近年“e术家”成果的检阅我们来看看“2000国际数位艺术竞赛”的报道:

2000国际数位艺术竞赛得奖名单出炉!荷兰籍的麦密克斯。德。耐斯与艾德恩。范达海德以『空间的声音』赢得国际评审团的青睐,勇夺艺术科技首奖,获颁由I+U顾明德及琉园王侠军联手设计制作的奖座及2万美元的奖金;中华民国的袁广鸣以『难眠的理由』、华裔美籍的芮妮亚。何作品『小家电漫游莳萝汁及日本的渡边诚『光纤波动』,则赢得评审团特别奖,分别获得3千美元的奖励。

袁广鸣的装置作品『难眠的理由』,在第一次的决选评选会议中被列为首奖,但因与荷兰作品『空间的声音』得票十分接近,经过评审团再次热烈的评选讨论後,最後由『空间的声音』胜出,夺得艺术科技首奖。

ArtFuture Award奖座由国际知名的工业设计公司 I+U负责设计,经I+U作创意发想後,决定以脱蜡铸造的水晶,结合金属内嵌笔记型电脑的背光板,以两种极端的材质与不同的加工方式,呈现人文艺术与数位科技水乳交融的完美结合。

ArtFuture Award的主设计师杨伯显表示,奖座左右两边的铝块经喷砂及阳极处理,呈现内敛的金属质感,铝块内含电路,背光板及可充电功能的电池,侧方三组按键分别控制R、G、B三原色,得奖者可自行组合变化色光; 琉璃水晶被铝块自左右夹合腾空,由背光板照亮,暗示艺术可经由科技的协助而提升; 水晶内刻22对基因及中间一组突出之数位基因,由侧面可见;正面金属板上密布小圆孔是数位的本质,中间镂空方形代表圆的变异,直视数位基因; 暗示数位时代透过基因之突变才能创造另一波演化。

此次决选评审,分别由旧金山现代美术馆新媒体艺术策展人Benjamin Weil、奥地利电子艺术中心馆长Gerfried Stocker、荷兰影像媒体艺术中心馆长Heiner Holtappels、德国ZKM视觉媒体研究所所长Jeffrey Shaw、美国艺术与科学协会主席林书民、亚洲文化协会秘书长张元茜、艺术评论家石瑞仁及宏 数位艺术中心主任王呈瑞担任。

获奖作品:

艺术科技首奖
麦密克斯·德·耐斯与艾德恩·范达海德 / 荷兰
空间的声音





评审团特别奖
袁广鸣 / 台湾
难眠的理由




芮妮亚·何 / 美国
小家电漫游莳萝汁






渡边 诚 / 日本
光纤波动





“e术家”的实质是艺术的素养和感觉融入科学研究,将科学精神导入艺术创作,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里,科学家、艺术家的传统意义正发生悄然而深刻的变异,艺术和科学的整合,正成为新世纪的趋势。

在国内,数位艺术的开拓者步伐略慢,在7月举办的“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上,我们可看到一些影子。数位艺术是艺术与科学的产物,艺术家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与认识。
在“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的讨论会中,“e术家”的雏形(艺术与科学家们)做了深入交流。
艺术与科学中的李政道: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在其科研中发现,20世纪的基础科学研究,微观和宏观的冲突已然非常尖锐,靠一个不能解决另一个,必须把它们联系起来才能有所突破。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人们对“科学与艺术”间的认知。李政道、黄胄、吴冠中等一批科学界、艺术界的知名人士,由此自90年代初开始了“让艺术与科学联姻”的努力。 李政道这样比喻他眼里的“艺术与科学”:“这好比一枚硬币的两面,彼此决不可分割。作为从事理工研究的人,如具备更高的艺术素养和感觉,会帮助其研究问题观察事物的视野变得更广阔”。

吴冠中: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是必然趋势,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他提出,“用科学的解剖刀解剖艺术”,越讲科学,越能让艺术更艺术。吴老认为,如果更年轻的一代艺术工作者能及早补上这一课,他们的起点和进步,就会比老一辈高得多快得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文化专员木卡拉则:
艺术承认并强调自然界中各种疑惑在人们客观生活中不可避免;而科学则是解惑。艺术与科学最终会殊途同归———就在创造新观念、孕育新思想的过程中,造就了艺术家和科学家。

“艺术与科学”原本就是如此接近———无独有偶,也就是不久前,杨振宁博士在一次演讲中,同样让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物理学”与“美学”紧紧握了一回手———杨振宁告诉人们:“高不可攀”的物理与处处存在的“美”息息相关———自然创造美,而物理学就是去发掘这些美。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势必将产生新世纪的“e术家”。

清华从5月31日起,分别在本校、中国美术馆等地陆续举办“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时尚·交融”大型时装展示会、学术研讨会、成立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等系列活动。而此前,这所人们传统印象中的理工名校,与中央工艺美院合并,办社会学系、传播系、建人文学院等等一系列举措,都似乎标志着其“培养有艺术气质的理工人才,培养有科学头脑的艺术人才”的全方位努力。 近年来,国内不少文科院校办信息学专业,新闻系、中文系开设高等数学、微积分、统计学课程;理工院校纷纷办中文专业、艺术专业,创建人文学院、传播学院、法学院。这一切,都让人们依稀看到,在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人文精神正在努力回归大学校园,让艺术与科学联姻,不再是一种口号,而正成为学术界、教育界实实在在的行动。
可预知,未来将是“e术家”这一复合人才的时代,如何在未来占据数码艺术的阵营,这是新时代“e术家”需费心思索的课题……

相关论坛文章:
报道:中国将出现“电脑美术大师”
http://www.abbs.com.cn/cgi-bin/bbs/topic_show.cgi?id=50608
[精华]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数码时代的艺术
http://www.abbs.com.cn/cgi-bin/bbs/topic_show.cgi?id=44703
现有评论:0 [查看/发表]


ArtBBS 始于:Oct 1,2001 川ICP证B2-20080009
Copyright © 1998-2019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告联系:028-89677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