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登陆论坛
首  页 | 美术论坛 | 每周推荐 | 作品评弹 | 最近新闻 | 艺术书评 | 论坛导读 | 广告联系
当前位置:作品评弹 (主持:贝利亚,peter_pan,笨笨鱼) [在本栏添加内容/投稿]
□ 本文发布于
2002-02-13 22:42:49

□ 阅读次数:1644
□ 现有评论:0

□ 查看/发表评论
 
艺术进入了“革命”时代?
笨笨鱼
话剧舞台近几年的活跃是谁都知道的。在美术界,先锋创作也长盛不衰。文学中的新生代写作,也和以往的文本发生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网络文学,其变化之快,连一些年轻人,也大为惊奇。记得有批评家在一次文学研讨会上感慨地说,艺术的翻新过猛,几天不读书,就好像自己已老了。

于是有人感到,艺术已进入了革命的时代。

这是一个有趣的说法,似乎耸人听闻,但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在旧有的文学老路上前行的人,已经不多了。形式的变化,对艺术家变得越来越重要,相应而论,艺术的内容,也出现了某些变迁。这个变迁,在慢慢地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意识。而这一改变,在哪些方面促进艺术的发展,还有待于观察。但我们在浏览这些现象的时候,会有许多心得,把它作为话题探讨一下,已引起了一些人的兴趣。

即兴的满足

美术界在近些年中一直走在艺术的前沿,从油画开始,各种思潮一直迭起于其间,变化之多,为别国所罕见。近来连水墨画,也开始有不同的风格出现,创新意识那么强烈地席卷着画家。有位艺评家说,美术中的前卫作品,大多是些即兴的满足,在初次接触的瞬间,似乎有种强烈的冲击,但事后再看,那样的快感就减少了大半。传统的笔墨,能否表现现在的生活,如何表现,还是个疑问。但年轻的画家苦苦地追求,那努力,是让人感动的。不过,目前的创新者,取巧者众多,好像新的艺术不用费力就可写出似的。至于话剧中的前卫派,同样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的观众看了很前卫的作品之后,感到观念性的东西过多,没有深厚的人生体验,离民生似乎远了。

但并不是所有的探索性的艺术,都流于时尚化的窠臼里。有一次去看《理查三世》,一下子惊呆了,不仅内容让人兴奋,那形式的新颖,着实感染了我。林兆华竟然创造了一个多维的空间。实在与虚幻,此岸与彼岸,就那么奇异地纠葛着。我那时想,其实话剧和小说一样,可表达的途径很多。而我们长久待在一个模子里,并不知道它的伸缩性。林兆华使我看到了艺术的无限可能性,他多年的不同探索,相信是会形成一个新的传统的。

而在另一个导演张广天那里,探索与尝试,也给人一种刺激。在民谣清唱史诗《鲁迅先生》那里,一个严肃的主题,被另类的手法所传达着。张广天理念上,实际很旧,有时也用媒体炒作自己,他的探索除了即兴的满足外,不会有别什么。

每个时代有不同的艺术,这是大家公认的,新的取代旧的似乎也是题中应有之意。改革开放以来,新的事物层出不穷,艺术也在变换着形态。或许,喜欢形式的陌生化,是人的天性?

新的就是好的?

但在一些领域里,新的探索也带来了诸多的争议,人们在许多地方有着不同的选择,这种选择的差异,导致了今天艺术的五花八门。而走在最前的一些探索者,受到批评是必然的。例如,行为艺术在今天受到了许多批评,虽然那其间有大量新的东西,有的或许会留在美术史上,但他们相当多地忽略审美,以新奇诱人,忽略生命的体验,和社会的深层的形态,百姓和他们的距离是显见的。2000年“上海双年展”一些食人、放血、烙印、玩尸体、虐杀动物的画面,引起了争论。《美术》杂志曾专门围绕此事展开讨论,批评的意见颇多。著名的美术批评家陈履生在《走火入魔的前卫艺术》中批评现在的一些前卫艺术背叛了艺术的真谛,丧失了社会意义。邵大箴在《我们态度鲜明地说“不”》中说:“近几年来,一些人热衷于搞出了格的所谓前卫‘艺术活动’。我之所以说这些‘艺术活动’出了格,是因为他们已经离艺术很远,不仅违背艺术规律,而且违背社会道德伦理原则,违背人性。”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张晓凌认为,中国的一些前卫艺术家实际上是在葬送前卫艺术,其动因还是功利在起作用。河北美术理论研究会会长李维世干脆地说道:“邪艺术”不是“前卫艺术”。批评界对目前的艺术中的偏执状况的反思,说明在美术和其他艺术领域艺术的标准出现了混乱的状态。新的并非就是好的,稍有一点理性的人,大概都会感受到这一点。

艺术的创新常常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旧到新,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例如,从文言文到白话文,只有内部完全成熟,且有外来力量的冲击,才可以成形。批评家崔自默说,像书法艺术,在古代曾有过许多流派,那时的热闹,也并不亚于今天。当时一些人,为了出新,放弃规律,结果不久就消失了。艺术是个老老实实的劳作,来不得半点的取巧,当下一些前卫艺术所以受到批评,在于与人的健康理念有了距离,它们能否在历史上站住脚,有审美眼光的人,是一看就明的。

新的要超越老的,是自然的法则,但超越了规律,人们还能接受他们么?

创新者是默默无闻的

其实,真正的艺术创新者是默默无闻的。但今天的一些艺术,仿佛时尚化的表演,外饰的东西太多了。曹禺当年写剧本,并未有什么宣言,老舍的创作,起初也静悄悄的。在文学界,鲁迅大约是最早具有现代感的作家,但他的每次创新,都无什么表白。而他同代的那些浪漫主义、新感觉主义、民族主义艺术的倡导者们,如今都哪里去了呢?

还记得八十年代初的时候,谈论各种流派的人是很多的,但真正影响文坛的汪增祺,却在悄无声息中改写了文坛的风气。汪氏的创作,其实是几十年经验的积累,外国的、中国古典的、五四的传统,在他那里都有所体现,他从现代主义走向了新的性灵艺术,把明清时代的笔记小说和沈从文式的人道精神糅到了一起。一种新的文学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汪增祺的现象说明,创新是一种积累中的飞跃,这其中的甘苦,外人是难以体会到的。

艺术家们普遍感到,独树一帜的艺术,往往是从传统中来的。张仃的焦墨山水画,黄宾虹的人物速写,徐悲鸿的画马,都有深厚的功底,不是耍几个花架子便可做到。以文学界而言,自名新潮的作家已有很多了,可看他们的小说和随笔,在境界和气魄上,能抵上五四文人者不多。有许多自命为新潮的作家,他们和鲁迅、巴金等人比,距离是巨大的。说艺术已进入了革命的时代,大概还为时过早。

现有评论:0 [查看/发表]


ArtBBS 始于:Oct 1,2001 川ICP证B2-20080009
Copyright © 1998-2019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告联系:028-89677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