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登陆论坛
首  页 | 美术论坛 | 每周推荐 | 作品评弹 | 最近新闻 | 艺术书评 | 论坛导读 | 广告联系
当前位置:作品评弹 (主持:贝利亚,peter_pan,笨笨鱼) [在本栏添加内容/投稿]
□ 本文发布于
2007-01-09 17:50:29

□ 阅读次数:6132
□ 现有评论:0

□ 查看/发表评论
 
《病》画展引“丑术”之争

美术馆观点:这字让人不舒服
圈内观点:馆方对艺术应该宽容
专家观点:“艺术”不应成为不健康情绪的挡箭牌

  ■事件缘起
“病”字被揭,画家气得直写“病”
近日,郭海平策划,毛焰、王轶琼等27位艺术家参加的“病:我们今天的艺术”当代艺术展在南京美术馆举行。没想到的是,主题“病”字却在展览前夕被美术馆方面揭掉。经了解,是美术馆有关负责人所为。
为了表示抗议,一位艺术家用毛笔蘸了水,在被揭字的空白处反复书写“病”字。
策展人郭海平介绍,该展览主题是透视人类体内体外的各种“病”,这次展览中很多作品也都或多或少地贴合这一主题。例如,参展艺术家王轶琼将几十斤花花绿绿的糖果拼贴在美术馆入口的台阶上,使得很多观众在进美术馆的时候不那么顺畅。王轶琼解释,作品名为《没毒》,是一个行为艺术。糖果都没有毒,观众可以放心进入美术馆,同时也可以捡起来食用。但他隐喻的其实是很多蔬菜鱼肉受污染的现状。
另外,一直以油画在业内闻名的毛焰,这次用了不易被人识别的篆书字体写了一幅类似对联的玄妙诗句,而题目“如花虽未开,如病似不痛”则是改编自刘德华的一句歌词。汤国用宣纸做成的病历上印的是作为摄影作品的中国山水。

■新闻延伸
枪毙“病”不止一次
经过多方查证,记者获悉原来“病”作为主题被“pass”已经不是第一次。郭海平介绍,去年,他曾邀请丁乙、陈墙等上海艺术家与几位南京艺术家举办了一个小型展览,原来的主题叫“像病毒一样复制”。由于某些客观因素的限制,主题最终被调整成了“显现”。
郭海平说:“回到南京后,我一直希望‘像病毒一样复制’这一主题能够在南京得到进一步展开。去年10月1日,某艺术论坛的版主左靖希望我在该论坛上开设一个窗口,当时我选择了‘艺术与疾病’的主题。也许正是左靖的推动,再加上南京美术馆某领导的多次邀请,我便于2005年即将结束的这一天,在南京美术馆策划了‘病:我们今天的艺术’当代艺术展。”

■双方争锋
策展方:不让说“病”本身就有病
“中国人的传统心态就是皆大欢喜,譬如人得了癌症,却不许人说,反而要人说,很好很好!”郭海平认为,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病态行为:“病”是一种自然客观的生命现象,如生、老、病、死是世间万物生命循环的普遍规律,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生、老、病、死,我们的生命才变得具有意义。
郭海平说,“病”是中国当代艺术近20年来一直关注的焦点,但在观念上大家又不太情愿去直接触及“病”的概念,而总是习惯于用“伤痕艺术”、“泼皮艺术”等文学化的描述来回避对“病”的直面,自己则突破了文学和美学的限制,直接将“病”作为此次展览的主题,由此为观众推开了一扇半遮半掩的门。

美术馆:这个字让人不舒服
记者获悉,美术馆此次对展览其实相当支持,没有收任何场地等费用,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纠纷呢?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南京美术馆负责人对此不愿解释太多,只说:“这个‘病’字不太好,一般人看了会不高兴。”对于艺术家反反复复在被揭字处写“病”字这种反抗行为,该负责人表示:“你这不是为难我吗?”

观众:展览应符合大众审美
展览远在南京,记者未能采访现场观众。经过多方查询,据南京某报报道:“展览去的观众不少,以年轻人居多。对于‘揭字’,不少人觉得‘没有必要’,‘本来没事儿,反而要闹出事儿来了。’也有人调侃说:这种‘揭字’的行为本身就是一件耐人寻味的‘行为艺术’,它表现的正是当代人精神领域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但对于作品,不少人只是觉得好玩。”
记者在中国美术馆曾就此采访过一些观众,有人表示平常主要关注的是展品,对标题真还没太注意。但更多的观众认为,既然在公共场合展出,应该预先对观众的审美倾向和道德准则有所把握,标题不该太过火。

■圈内观点
馆方对艺术应该宽容
民营性质的今日美术馆展览部负责人盛小芳介绍,艺术应当是含蓄的,目前在今日美术馆举办的各种展览中,还没遇到展览标题太“过火”的,但总的来说,今日美术馆对此的态度比较宽容,不太会对展览标题做太多限制。
据了解,今日美术馆的展览定位是“当代美术”,所以有时馆里也会自行策划一些这种类型的展览。记者之前曾在这里观赏过一个名为“异相景观”的展览,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件长满头发的箱子,让人看了极不舒服。盛小芳介绍说,实际上这源于艺术家童年一段充满恐怖的体验,而且每个人都会有这种体验,现在艺术家只是勇敢地将其呈现出来。
记者问以前曾多次发生观众因厌恶而破坏当代艺术品的行为。盛小芳说,作为专业的美术馆,应该在举办这种类型的展览时有一定的预见性,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在馆内进行巡视,如果发现观众不能理解甚至流露出这种不良情绪,应当主动上前为其讲解。

美术馆不能成“丑术馆”
记者获悉,展览要在美术馆举办,需要一定的申办程序和要求。一般都需要持主办单位介绍信,交付一份收录有办展作品图像、文字等资料的光盘或画册,包括馆内、馆外专家在内的美术馆艺术委员会会就此进行讨论,审核通过后,展览就会被排在日程上。
“不光是展览标题,展览过程中的前言、作品名称等所有文字,艺委会都要对其审核。”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展览艺委会评委刘曦林介绍,一般来说只要不违背四项基本原则,没有黄色内容,展览就可以通过,但是以前曾经有人在前言里把自己的艺术成就夸得太过,艺委会就建议他进行修改。
“另外,送审的作品、展览标题必须和展出时一致,不能随意更改。”刘曦林介绍,曾经有一个女性艺术家送来的作品都通过了,但布展的时候加入了一幅色情倾向非常浓重的作品,被该展览的责任编辑发现了,艺委会要求她撤下,但她坚持要展,最后展览就没办成。
“有些人本身就把这个举动作为一种行为艺术来进行,很不严肃,对公众不负责任。”刘曦林说。
“其实这个事情并不属于什么政令性干涉,因为双方是合作关系。美术馆应当是向公众传播美的场所,否则的话就会成为‘丑术馆’。”刘曦林说。

不宜降低展览馆档次
成立不久的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部主任郑智威介绍,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部的定位是学术研究,但也不排除当代展,但是也有严格的审核制度。
“展览内容、标题都不能有不健康倾向,否则和我们的基本陈列齐白石展览放在一起,不伦不类。但是,有人说毕加索的作品有的有一些情色意念,这时就要看作品本身的艺术质量如何,艺术家想要真正表达的是什么。”郑智威说。
“我们很多展览都是贴钱去办的,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展馆每天的支出是非常大的。”郑智威认为,北京画院美术馆是国家出资办的展馆,应该绝对保证其严肃性,不能为眼前利益降低展馆档次。

■评论
艺术不过大众关
不如回家自己玩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许多展览,不仅是作品本身,而且连展览主题都变得一天天地晦涩甚至不那么健康起来,大有一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标题本来应该是一目了然,应该让人看了以后就对展览的风格、内容有个大致了解,但现在很多情况是进一步增加了观众和艺术品之间的隔阂。
在素以“前卫”著称的某美院2000级油画综合视觉毕业系列展的海报上,展览主题“WC”赫然。策展人在前言中阐释了这一主题:“杜尚将小便池放入美术馆,我们把艺术品带入厕所。”不过就我看来,人家杜尚1993年前搞的行为艺术,今天生搬硬套过来,实在没什么意思。古人早就有“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而为枳”的经典寓言,学习别人的艺术也要看看适不适合本土环境。
作品要展览,公众就不可回避,就要预先估量大众的审美标准和心理承受能力,非要弄个骇人听闻的名字再加上一堆不知所云的展品,别人一说“看不懂”、一批评,就拿“这是艺术”来掩饰。那么,这种和观众没关的艺术,还是带回家去自个儿玩吧。
孙玉洁

■相关链接
当代艺术展屡屡惹祸
在广州美术馆举办的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上,广州美术学院教师苏坚看了展览后,大感恶心,回来便把广州美术馆告上了法庭。
在上海举办的当代艺术双年展上,一位观众因对其中一幅油画不满,当即把油画泼污。
在北京的当代艺术展上,一位艺术家拿鸡和鸭作为展品的内容之一。一位国外动物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因为看不下去,当场把鸡和鸭放走了,留下愕然的艺术家。


一位艺术家用毛笔蘸了水,在被揭字的空白处反复书写\"病\"字。


汤国用宣纸做成的病历


王轶琼的《没毒》作品


某美院毕业展览赫然以\"WC\"命名
现有评论:0 [查看/发表]


ArtBBS 始于:Oct 1,2001 川ICP证B2-20080009
Copyright © 1998-2019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告联系:028-89677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