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发布于 2004-09-30 18:53:11
□ 阅读次数:2631 □ 现有评论:1
□ 查看/发表评论 |
|
|
別闹了,这是艺术吗?
辛西亞.弗瑞蘭(Cynth
|

导读
这是一本探讨艺术的书,包括了艺术的意义及为什么我们重视艺术的原因。我将探讨几个艺术理论,包括了仪式理论、形式理论、模仿理论、表现理论、认知理论及后现代理论等,但并不是依序讨论,因为如此一來身为作者的我及读者都会感受到索然无趣。理论并不只是定义,它是一种支、支撑说观察到现象的架构,是用来帮助我们了解,而不是使用术语及艰涩字句房读者更感困惑的。它应该是依著基本原则并有系统地组织所观察到的现象,但是整个艺术的资料库是如此庞大以至于这个试图组织并解释的工作变得极具挑战性,并以此让读者理解要提出适当的艺术理论是多么的艰难。理论有其实用价值,它增加我们对所欣赏(或厌恶)的艺术作品的理解,并使下一代欣赏我们的文化遗产。
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作为的「艺术」并不见得适用于其他文化或时期。艺术家的角色和作品是非常多样且令人难以理解;对古代及现代的部落民族而言,艺术是和手工艺品及典礼仪式密不可分的;中古时期欧洲基督教徒虽不至于如此,但对他们而言,艺术仍是他们用来模仿及颂扬上帝之美的:在古代日本美学里,艺术包括了许多对西方人来说无法想像的部分,像禅圆、剑道、书法及茶道等。
柏拉图以降的哲学家提出过许多的艺术及美学理论,在本书中我们将探讨其中一部分,包括了中古世纪神学巨擘汤玛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启蒙时期的大师如休姆(David Hume)和康德(Immanuel Kant),还有反崇拜圣像的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以及其他各具特色的二十世纪哲学家如杜威(John Dewey)、丹图(Arthur Danto)傅柯(Michel Foucault)及布希亚(Jean Baudrillard):此外我还会提到一些社会学,文化历史评论、人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对艺术专精的专家。
我隶属于美国美学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Aesthetics)这个艺术机构,在年度的研讨会中,我们会参加艺术讲座,以及其他艺术领域的活动如电影、音乐、绘画及文学等,我们也会参加展览或音乐会等。本书用了其中一场于一九九七年新墨西哥洲圣塔非(Santa Fe)研讨会的流程表及主題来做为章节的方向,圣塔非本身就是本书所欲讨论的各种多元艺术议题及交集的缩影。它位处于饶富自然美景的沙漠及山峦间,有著許多古典及现代美术馆。它不但以华丽且租金高昂(当然也是高消费)的商业美术馆闻名,同时也有许多工所在各个广场街头兜售自已的手工品;这个城市展现了丰富且复杂的美国历史,融合了络绎不绝的遊客与拥有西班牙殖民时期传统的新移民,而其领近的印第安城镇所生产令人惊艳的陶艺、纺织、崇拜的神物等艺术品亦增添了这城市的艺术色彩。
在本书讨论到艺术的多样性时,我会用比较惊人的手法,也就是说会先从现在艺术中较冲动的部分开始,这包括了探讨性及亵渎圣物的作品,其题材使用了血液,动物尸体,甚至连液或排泄物(见第一章)。我的做法是将这些作品与前期的益处传统做连结以去除读者所感受到的惊吓,使读者知道艺术并不尽是如帕德嫩神殿(Parthenon)或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笔下的维纳斯。若是你读完第一章的话,你将会伴著我一同回溯艺术的历史(见第二章),并环游世界体验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而关于艺术理论的部分将会乡这我们所读到的文化时期在适当之处出现。
在美国领域的研究者不只是想试着为艺术下定义,我们同时也想解释为什么艺术会被重视?为什么人们会花钱在艺术品上?还有有艺术品会被收集及展览于何处(如美术馆)等问题(第四章)。检视艺术品在何处展示、如何展示以及价值多少钱,我们可以学习到些什么?而艺术理论家亦会思考关于艺术家本身的问题;他们是谁?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独特?为什么他们会在其作品上做出奇怪的处理手法?现在在这些问题也引发了艺术家私人生活的探讨,如性别及性向与其作品之间是否有关联(第五章)。
艺术理论面临最难的问题之一,便是如何经由诠释来定义艺术的意义(第六章)。我们将会探讨艺术作品是否真的有「一种」意义,以及理论家如何捕捉解释它---可能是藉由这揣摩艺术家的情感及概念、他们的童年及潜意识,或是他们的大脑(!)。最后,我们都想知道二十一世纪艺术将有什么新的展现。在这个网际网路以及光碟机的年代(第七章),我们已可以不需要人挤人便能以「虚拟实境」的方式來参观博物馆---但是当我们这么做时是否也会也失去些什么?在这种新的媒判中是否也有新的艺术形式产生?我希望在这篇概述中能点出让让艺术学习可以更为有趣的范畴及其将会面临的挑战。艺术自古以来对人类来说便相当的重要,且它在让人感到疑惑时候又能同时候得到新的理解与乐趣。接下来,就让我们展开这趟艺术理论的旅程吧!
———————————————————————————————————
目录
彩色图片
黑白图片
导论
鲜血与美
典范与目的
文化的交会
传布
结语
参考书目
延伸阅读
中英对照表
———————————————————————————————————
【作者简介】 辛西亚.弗瑞兰(Cynthia Freeland)
辛西亚.弗瑞兰(Cynthia Freeland),休士顿大学哲学教授,专长于古希腊哲学、电影艺术及性別理论。著有《祼与不死:邪恶与颤栗的诱惑》(The Naked and the Undead:Evil and the Appeal of Horror,1999),并编有《哲学与电影》(Philosophy and Film)(1995)。
【内容简介】
现在今所谓的艺术往往表现得过于奇怪,甚至是惊世骇俗;休士顿大学哲学教授弗瑞兰集合了各种哲学和艺术的理论,来为读者解析何以这类创新且具争议性的作品会是一种「艺术」。作者将血、美学、文化、金钱、性、博物、网际网路及MTV等议题均都融入其中,来解释艺术的本质、功能及诠释;并以引人入胜的例子,带领读者来了解什么是「艺术」。
|
现有评论:1 [查看/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