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登陆论坛
首  页 | 美术论坛 | 每周推荐 | 作品评弹 | 最近新闻 | 艺术书评 | 论坛导读 | 广告联系
当前位置:艺术书评 (主持:东汉) [在本栏添加内容/投稿]
□ 本文发布于
2005-12-15 18:17:46

□ 阅读次数:3633
□ 现有评论:0

□ 查看/发表评论
 
艺术的阴谋
河清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一种“非主流”的独立立场,展示另一种景观的“国际当代艺术”简史。本书旨在揭示:“国际当代艺术”既非“国际”亦非“当代”的艺术,而是一种战后美国人在世界上强行确立的“美国式艺术”。

  战后美国动用强大的文化宣传和艺术市场的力量,把原先非艺术的日常物品和行为确认为艺术。美国人以“反艺术”、“反绘画”的名义,宣告欧洲古典艺术“过时”,而把19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波普”、“行为”、“装置”、“概念”等宣告为“当代艺术”,由此强行把世界艺术中心从巴黎迁往纽约。

  美国人标举“时代性”掩盖“美国性”,将“美国艺术”等同于“当代艺术”;同时标举“世界性”掩盖“美国性”,将“美国艺术”等同于“国际艺术”,以消解其他国族文化艺术存在的合法性。由此,美国取代了欧洲,美国主导了世界,美国式“国际当代艺术”成为一种“当代艺术国际”,势将“美国式艺术”推行于全世界,这便是“艺术的阴谋”。

--------------------------------------------------------------------------------

作者介绍:

  河清,原名黄河清,人文学院艺术系教授。1958年生于浙江临安。“文革”期间曾下乡当知青。1980年毕业于解放军洛阳外语学院法语专业。1985年考上浙江美术学院西方美术史硕士研究生。1987年就学于巴黎第一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1992年获艺术史博士学位。1995-1997年在中国美术学院任教。1997-1999年于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作学术研究。河清的学术兴趣不仅仅止于艺术史,而是广泛涉及一系列与中国当今现实密切相关的文化理论问题。主要著作有:《民主的乌托邦》(香港明报出版社,199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全球化与国家意识的衰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破解进步论--为中国文化正名》(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法文专著《静之象--中国思想与艺术》(ImagesduSilence,Harmattan,Paris.1999)等。另在《读书》杂志等刊物发表了一系列文章。

--------------------------------------------------------------------------------

目录:

前言
总序 国际当代艺术是一种美国艺术
第一章 何谓“当代艺术”
1 时间意义与特指意义
2 不是“先锋”,仍是“先锋”
3 绘画雕塑靠边站,装置概念占前台
4 “当代艺术”,原产美国
5 消除“历史”的横切面

第二章 “美国绘画”的横空出世
1 文化冷战——“一块红布前的公牛”
2 中央情报局——美国的“文化部”
3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民主和自由的堡垒”
4 “非政治”的政治画
5 艺术史的暴力——“绘画”的最后一曲挽歌

第三章 “美国艺术”国际地位的确立
1 墨山学院——“美国艺术”的黄埔军校
2 激浪派——美国艺术“国际”的雏形
3 卡塞尔文献展——“美国式艺术”的“国际大展”
4 “农村包围城市”——COBRA、杜塞尔多夫、卡塞尔、威尼斯、米兰和尼斯对巴黎的合围
5 “另立中央”——纽约取代巴黎成为“世界艺术中心”

第四章 欧洲的“美国式艺术”
1 克莱恩、曼佐尼与博伊斯
2 法国“新现实主义”
3 德国“激浪派”
4 维也纳“行动派”
5 意大利“贫穷艺术”

第五章 “国际当代艺术”——顺美者昌,逆美者亡
1 以“国际”和“当代”
2 “美德轴心”
3 英、瑞、荷“中坚”
4 法、意、西“臣服”
5 苏、苏欧“归降”,亚非拉“国际”

第六章 “无形的学院”——“三M党”
1 当代艺术市场
2 当代艺术博览会
3 当代艺术双年展和博物馆
4 当代艺术理论家和策展人
5 当代艺术媒体宣传

第七章 “国际当代艺术”之情状
1 日常性:生活即艺术
2 杂耍性:混淆各艺术门类
3 受操控性
4 股市投机性
5 文化性

第八章 西方艺术,中国制造
1 “当代性”遮盖“地域性”
2 “同质的多样性”
3 中国性的告缺
4 为“国际”而艺术
5 美术学院,解散?

结论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书目
现有评论:0 [查看/发表]


ArtBBS 始于:Oct 1,2001 川ICP证B2-20080009
Copyright © 1998-2019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告联系:028-89677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