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登陆论坛 全新的ABlog
首 页 | 论 坛 | 每月话题 | 焦点推荐 | 行业动态 | 论坛导读 | 建筑书评 | 品 房企业会员 | 招标公告 | 对话建筑界 | 人才招聘
APP 帮助链 此刻在 Master 建筑瀑布 建筑师 ATD a+u EL domus | 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当前位置:

□ 刊发于《中外建筑》
   2008年第12期

□ 阅读次数:5938
□ 现有评论:0

□ 查看/发表评论
 
金广君•在挑战中从事城市设计
屈湘玲
本刊记者:屈湘玲QU Xiangling
我觉得一个城市设计项目的成败不在于一个人,而在于一个团队,团队很重要,另外公共意识也很重要。这就是我这么多年来从事城市设计的两点感悟。
 金广君

简短的一句话,虽不能完全捕捉金老师的意味深长,但却勾勒出一位从事城市设计研究的理论家与实践者的严谨教授形象;简短的几次交流,虽不能很深刻透彻地去理解一位城市设计师的胸怀与气度,但言语中流露出的责任感令你被一种韧性与执着所深深牵引;没有鸿篇巨幅,金老师的研究无法一一呈现,但管中窥豹,透过下面的一些陈述,您可以领略金老师的些许思想;虽然没有动态的场所感,采访也是电话与文字的集合体,但我们还是期待,给您一个真实的金广君老师。

城市设计•应有拿来主义精神
本刊记者:您一直在做着关于城市设计方面的研究,请问您所理解的“城市设计”是什么?
金广君:我认为,“城市设计”需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其一为学科基础,市场经济体系是城市设计学科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所以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实际出发,以空间资源分配和利益平衡作为切入点去理解和研究我国的城市设计问题。其二是学科特征,城市设计是一个交叉科学,其学科融合了三个学科的特征,即建筑学科特征(主要研究空间与形态、人的行为和城市生活等等)、城市规划学科特征(涉及城市经济、管理、法律等)、景观学特征(城市景观的整理与保护、创造与利用等等)。其三是成果特点,美国城市设计师巴奈特曾经说过,城市设计是“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建筑”。设计和建设城市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过程,因此,城市设计的成果具有过程性和产品性双重特点,不但要有对远景空间发展的基本构想,还要有图则和导则的引导和控制。
另外,每个学科的存在都需要自己独立的空间领域,才有利于这个学科的持续发展。就城市设计学科来说,我们从客观需求、发展空间、研究对象和知识结构四个方面分析了学科独立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认为我国城市设计学科独立的条件已经成熟,对我国城市设计学科的独立划分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应该为城市设计学科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但是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建筑学是城市建设学科平台的共同组成部分,“融贯学科”特征是城市设计学科的基本特征,因此,我觉得从其他学科中吸取营养来发展自身,显得尤其重要。
本刊记者:关于城市设计,有很多不同的讨论,如“二次订单”的城市设计概念,“城市设计框架”的概念、城市触媒理论、“圈层论”设计概念,您觉得哪种概念较切合我们的城市,或者说用哪种概念能比较贴切地说明我们的城市设计?
金广君:上述对城市设计的论述尽管角度不同,其本质是一样的。“二次订单”的城市设计概念是从设计成果形式的角度提出的;“城市设计框架”的概念是从城市管理的全过程角度提出的;“圈层论”设计概念是从城市设计涉及的内容角度提出的。而“触媒理论”不涉及对城市设计概念的讨论,是基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的,是指导城市设计分析和创作、制定实施策略的理论方法。
目前,由于大家对城市设计的认识不尽相同,我也很难对城市设计定义做比较准确的描述。上述的概念至少让我们有了这样的认识:城市设计具有四多的特点,即多学科、多层次、多投资、多变化。
在我国,城市设计的这种多元性特点更为明显,因此,判断一个城市设计成果的有效性,应该看这成果对城市设计的实施过程能否进行有效的动态控制。因为在城市设计实施过程中,城市设计操作者的作用大小是在不断变化的,城市设计师只是城市设计团队的一员,实现城市设计的目标需要众多人的共同努力。
本刊记者:林奇认为,严格地讲城市设计(Urban Design)应该是市区设计,它介于城市规划与建筑学或园林建筑学之间,您认为呢?
金广君: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哈佛大学召开的首次城市设计国际研讨会上,对城市设计的基本学科定位就已经达成共识。普遍认为城市设计是以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城市规划三个学科领域构成了它的学科主体。时至今日,这一基本认识仍被大家所接受。

城市设计=设计城市≠设计建筑
本刊记者:当今的城市设计成果突破了“产品特征”与“过程特征”的局限,正向着体现双重特征的方向发展,在城市设计学科研究和设计方法上分别体现着设计学和管理学的特征,请问如何理解?
金广君:随着人们对城市设计认识的深入,认为城市设计是“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建筑”和“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设计”的观点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因此具有操作性特点的城市设计成果不再仅仅是形态化的产品,必须加进研究报告、可指导实施的图则和导则、对管理体制与机制的考虑。换句话说,城市设计成果的指导意义必须能够贯穿城市设计实施建设的全过程。
如果一个城市设计成果同时具备对长远目标的形态描述、具体指导;又能够对建设过程的变化做出积极的反映,就必须具备“产品”和“过程”的双重特征。
在城市设计过程中,设计意图通过政策引导逐渐趋于终极目标,其中具象的“产品”与“过程”穿插进行。城市设计的“触媒”理论就是针对城市设计中这种“产品”、“过程”交替出现的引导方式所提出来的。由政府启动的、用作触媒的先期建设项目往往具有可视形象,具有“产品”特征,能够激发或限制城市某一特定片区内建设活动的发生,或者影响建设速度的快慢,进而影响城市设计的“过程”。
本刊记者:城市触媒理论认为,城市环境中的各个元素都是相互关联的,这种关联不仅仅存在于外在的视觉形态方面,也存在于内在的经济联系。如果其中一个元素发生变化,它会像化学反应中的“触媒”一样,影响或带动其他元素发生变化,其中最有影响的元素是什么?您是怎么分析的?
金广君: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由于城市设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的作用力大小会因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融资渠道、不同的建设规模等等的变化而变化。在城市设计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里,最有影响力的元素相应地也会有不同。
如果我们仅从城市设计的操作平台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城市设计的不同阶段里,城市设计团队中起主导作用的人是在变化的,不同人的思想意志会对城市设计的过程和结果有比较大的影响。
除了人的意愿外,经济条件、技术水平、气候因素也都有可能成为城市设计项目中最有影响的元素。因此,对于不同项目,什么因素对项目的影响最大,需要我们针对“此时此地”的情况准确地判断和分析。
应该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城市设计项目的触媒作用都是积极的,因此如果要保证城市设计项目的作用效应是一个正面的、适宜的、可预测的触媒反应,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对其实施可能产生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对此,SWOTs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使城市设计项目的开发建设对城市的影响朝着正向发展。
本刊记者:如果说具有设计与管理双重性特征的城市设计内容与成果表达了我们对城市设计概念及运作的认识,在如今的城市设计拥有史无前例的巨大市场与发展机遇下,城市设计学科的发展是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呢?
金广君: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很快,城市建设的任务很重,新城建设、旧城改造等等的设计任务不断地堆在我们面前。的确,“城市设计拥有史无前例的巨大市场与发展机遇”。
由于我国的城市发展太快了,以至于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对城市设计的基本问题做认真的、反复的思考和讨论,因此,对城市设计学科及其作用还没有足够地认识清楚。在实践中,通常是比较多地借鉴国外的理论与实践的案例,缺少对本土文化和城市原型的基础研究。
因此我认为,当前我国城市设计学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城市设计基础理论的梳理,包括基本概念、学科体系、理论与方法等等。

城市设计•在发展中共享共生
本刊记者:可否具体介绍一、两个项目,介绍您在城市设计中的实践?
金广君:我们院的“城市与景观设计研究中心”结合长期对城市设计的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针对城市设计工程项目的不同特点,做了各种各样的城市设计实践探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以下选取近期完成的两个实例简要介绍:
项目之一:“重庆市西永副中心城市设计”,重庆市西永副中心是重庆主城区西部的一个新的城市副中心,是城市未来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我们这个项目是通过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的中标方案,被确定为深化实施方案,深化工作由我院和重庆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完成,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
城市设计的范围分为总体和局部两个层次:其中,总体城市设计范围覆盖整个西永副中心,总用地面积为33.14km2;局部城市设计范围包括占地3.27km2的西永中心区西区和占地1.49km2的中心区东区。
总体层次城市设计以保护生态资源为前提,以建设用地紧凑的、人性化的、24小时有活力的现代化新城区为总体目标,确定西永副中心的总体发展定位将突出以下两条主线:即为高等教育及其产业化服务和突出生态资源优势的新型住区。并提出双城双中心的空间格局和不同的功能定位:西区侧重于商业文化功能,东区侧重于商业商务功能。
本次城市设计在西区与东区确定了不同的设计主题。西区主题为“共享”,是针对中心区西区及片区提出的,通过对教育、文化、商业、商务等活动的组织、与自然山水的结合,实现校园与社会共享,文化与生活共享。
东区主题为“共生”,是针对中心区东区及片区提出的,通过对原有地形地貌的整合分析,尽可能保留原有山体绿化,融合新城建设于自然之间,体现城市与自然的共生、工作与休闲共生。
东西区的主题共同构成了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即“共享•共生”。
本次城市设计的成果综合了我们多年对我国城市设计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在城市设计成果的构成方面注重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将城市设计的研究、方案创作和实施管理策略相对分开,使设计成果分成了比较明确的三部分,即专题研究报告、设计篇和实施策略篇。
专题研究报告主要是对重庆市现有城市副中心区及相关案例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深入比较研究,为城市设计方案的最终确定提供支持。设计篇主要内容为城市设计的创作研究,针对设计地段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设计目标,设计主题和设计概念及空间形态方面的设计构想。实施策略篇包括三方面内容:设计图则和设计导则/设计指要,宣传手册和管理手册及对重庆大学城城市设计工作的建议。
我们认为,这样的城市设计成果能够体现城市设计学科的特点,体现双重性的成果作用。
项目之二是青岛市崂山区政府中轴线及周边区域城市设计。崂山区位于青岛市区东部,是青岛市禀赋资源最为优良的区域之一。崂山区政府中轴线及周边区域是崂山区城市建设的精华地段,同时也是青岛重要的会展、文化、休闲娱乐中心。这个项目也是通过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的中标方案,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
在该项目的设计调查、交流和分析中,我们发现崂山区政府中轴线及周边区域的现状有具备打造和形成MICE产业的潜能。
MICE是指由集会(Meetings)、奖励旅游(Incentives Travels)、会议(Conventions)和展览(Exhibitions/Events)组成的综合性旅游活动,可译为“会奖旅游”。MICE产业将会促进会展和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促进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以及就业等的联动发展,将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巨大“助推器”。
该项目的城市设计以崂山区作为MICE产业发展的启动区,划定本次设计区段为MICE核心区,以发展MICE产业为目标,整合会展业与旅游业资源,强化滨海特色,完善交通与配套服务设施,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MICE消费链”,从完善硬件和软件系统来促进MICE产业真正发挥产业联动的效应。
依据这样的分析,我们提出了本次城市设计的主题为:“MICE产业概念下的空间整合”。进而以MICE作为运营载体,通过以会展活动为主线的一系列产业群“内接”形成产业链,串联一系列休闲活动形成“消费链”。我们希望通过对该区段主题性投资环境的营造,从整体上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地方各项配套服务业的提升。
最后应该强调的是:城市设计是经验主义的学问,作为在高等学校工作的教师,我们的任务是把大量实践者对城市设计的思考与实践,经过理论分析和总结,提炼并上升到理论,再去指导实践,进而影响和推动城市设计学科的成熟与发展。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过程。
现有评论:0 [查看/发表]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V2.0版始于:April 18,2000 川ICP证B2-20080009
蜀ICP备09027272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