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登陆论坛
首  页 | 论  坛 | 每月话题 | 焦点推荐 | 行业动态 | 论坛导读 | 建筑书评 | 品 房 |  企业会员 | 招标公告 | 人才招聘
APP 帮助链 此刻在 Master 建筑瀑布 建筑师 ATD a+u EL domus | 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当前位置:最近新闻 (主持:admin) [投稿]

□ 阅读次数:3774

□ 纯粹建筑
□ International
□ 我的方案
□ 理想城市
□ 景观与环境
□ 室内设计
□ 建筑史
□ 建筑旅游与摄影

□ 建筑PC
□ CAD应用与开发
□ 3D软件应用
□ 平面设计
□ 室内效果图
□ 建筑外观效果图

□ 建筑技术
□ 结构工程师
□ 建筑施工与监理
□ 室内施工
□ 给排水工程师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暖通与空调
□ 造价工程师

□ 考试及留学
□ 建筑系学生广场
□ 建筑教育

□ 艺味深长
□ 美术论坛
□ 似水流年



 
张永和:中国建筑不应只向西方学习
楚尘文化
张永和,1956年生于北京,父亲是著名建筑师张开济。他在八十年代自费赴美留学,先后在美国波尔州立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系分别获得环境设计理学士和建筑硕士学位。自1993年起,张永和成立了“非常建筑工作室”并开始在国内从事建筑设计、实践。经过三十多年在建筑领域的摸索,张永和设计出了二分宅、席殊书屋等等作品,并成为了普利兹克奖评委团里的首位中国面孔,被称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之父”。



16日下午,雾霾笼罩着北京城。我们从出租车上下来,在一片灰蒙蒙的楼宇中寻找着张先生的工作室所在地,期间差点走错路。还好,我们找到了那栋四层小楼,而张先生的工作室“非常建筑”就在这栋楼的顶层。

我们走进去时,整栋楼似乎都在装修。木板、水泥一类的工地用料堆放在一楼的大堂里,仿佛是北京的一个缩影——日新月异的今天,即使你曾经来过这里,也可能会迷失在完全不一样的景观中。

与外面的装修形成反差,张先生的工作室很安静,井井有条。哪怕是很小的细节,也充满了十足的设计感。我们走进张先生的办公室。空气里弥漫着好闻的木质家具的味道。这是一间并不算宽敞的屋子,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挂着的一张莫兰迪的油画——几只简单到极致的瓶子,那是莫兰迪的经典题材。除此以外,屋子里就只有办公桌和简单的书柜、书架以及几把椅子。桌子上摆放着各种图纸、书本和办公器材,凌乱中隐隐透露着秩序。

我们调试好器材,等待着张先生。不一会儿,张先生走了进来。他开了整整一天的会,但看起来没有丝毫疲惫,温和地配合着我们的种种要求。这次,他要在镜头前读一首诗,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代表作《雪夜在林边停留》,他说,这首诗能够给他带来一种“宁静的感觉”——这与他对于古典建筑理念的推崇有着某种契合之处。

于是,我们从诗歌谈到了建筑,之后又聊了聊绘画和摄影,以及其他一些我们感兴趣的话题。

楚尘文化:之前了解到您曾提出过一个概念,古典与“理想城”。古典建筑的理念在哪些方面最吸引您?

张永和:在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其实是没有建立起“透视”概念的。所以当时的人们对纵深感、空间感并没有形成为一种审美。到了后来,人们有了这种审美的意识,就发现以前城市的组织方式是不够的。

中世纪的街道都是在城堡里,有防御性的需求,都是弯曲的。后来人们意识到城市也可以有笔直的、纵深感非常强的街道时,已经是文艺复兴早期了。第一个画这个的画家,他把自己画笔下的城市空间命名为“理想城”。因此“理想城”是纯建筑的,与乌托邦的理念一点关系也没有。

古典建筑最吸引我的地方,在古典音乐里也有。当然不是说全部,我主要指的是巴洛克时期的古典音乐,比如巴赫就是特别好的例子。古典的音乐与建筑的美学都是一致的,都建立在一种非常安静的氛围里。那种宁静,其实是跟人的心理需要是一致的。也许对我来说,我非常需要这份宁静,我在音乐里也好,建筑中也好,获得的是一样的东西。简单地说,就是这种安宁感特别能打动我。


圣约翰走向荒野

楚尘文化:您好像很喜欢莫兰迪的画?

张永和:莫兰迪是其中之一。西方绘画从文艺复兴早期,一直到1960年代,我都很熟悉。其中有很多我都非常喜欢。当然,每个画家对我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莫兰迪也是有一种安静,同时也有一种质朴。

除此以外,从技术上讲,莫兰迪把画处理得很“平”,等于是几乎没有空间。这个我感觉特别有意思。比如说,我喜欢用手机照相,手机拍出来的照片就做不到这一点。所有的空间都挤在一起,这样的效果很奇特。我自己也喜欢画画,但我的技巧特别差,凡是不强调技巧的画家的作品我一概都喜欢,德·基里科、西罗尼等等,缺少技巧的画家常常会创造出一些奇妙的空间。

楚尘文化:为什么会喜欢用手机拍照?

张永和:照相我一直都喜欢。但手机与相机不同的是,相机面对的是实际的世界,而手机镜头里其实是已经成型的效果。我可以把它在拍照之前就转成黑白效果,那么我可以看到光的质感。

楚尘文化:您喜欢森山大道吗?

张永和:如果说日本摄影师,我最喜欢植田正治,尤其喜欢他拍的时尚照片,还有村子里的一些照片。他这个人跟我的兴趣很像,都喜欢杜尚。

楚尘文化:我身边的一些朋友有时会抱怨,中国的城市都是千篇一律的,没有特色。您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张永和:这其实是一个误会。误会是源自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大家并不了解“城市是怎么形成的”,当然也就无法想象。实际上,城市的形象是整个政治、经济、社会操作的产物。一个城市的面貌一样还是不一样,不是愣造出来的。在过去,南方的城市,比如说泉州,它有一些砖的砌法,砖头的颜色等等等等,跟一个北方的城市,比如说山西的城市,肯定是不一样的。而现在是工业制造,大家都是一样的工序,当然的面貌也就变得一样了。其实单纯地想要城市不一样是很容易的。你比方说,把天津的房子全都刷成绿色,那天津自然就有特色了,但这是一种装饰性的特色,不是本质,也没有多大意义。

另一方面,这其实反映了现代人的某种“旅游心态”。现在新型城市的问题不是千篇一律,而是都不宜居。过宽的马路,过大的街区,很不完善的商业、文化、服务的设施网络等等。现在很多人出去旅游,觉得怎么到处都一样啊,但反过来,如果把自己居住的房子改造得不一样,我们未必会接受,反而会说,怎么我的跟别的地方设计的不一样啊。这就是游客心理。

其实你去欧洲,城市也都差不多。他们的城市情况比较好,很宜居,但看上去也都差不多。你从俄罗斯到挪威,肯定会有差异,但微观地看,一个法国的城市,和一个德国的城市,其实也差不多少。


二分宅(或称山水间、土宅)

楚尘文化:“二分宅”您是根据北京的四合院作为雏形的,突出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西方的人与环境的观念,与中国的自然观念,有何异同?

张永和:西方的整个空间思维,是从物体开始的。对于西方人来说,首先要有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放在这里了,占了这个空间了,这里的空间就存在了,反之没放东西这空间就不存在。中国则完全不一样,最容易举的例子就是围棋,先预设一个空间,所以中国的空间是最直接的,西方就多了一个步骤。这就导致西方的建筑是占领式的,征服自然,这在以前的中国是没有的,中国不讲究征服自然。西方到了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受了东方理念的影响,也开始想要融入自然。这个理念对西方是新的,对中国来说是旧的。

所以中国建筑不应该只学习西方,应该多看看咱们的邻居,比如斯里兰卡。
[更多评论] [更多新闻]

城市新闻: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V2.0版始于:April 18,2000 川ICP证B2-20080009
蜀ICP备09027272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