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武汉美术馆方案近日通过评审——难在“与历史对接”
长江日报
|

图为新美术馆北向效果图
(实习生张瑜琨 记者杨捷 通讯员宋洁 戴时)由市规划院建筑分院设计的武汉市美术馆方案近日通过评审。目前进入施工图设计,预计明年动工,工期一年。
新美术馆的诞生,将与一幢历史保护建筑的重现活力合二为一——美术馆由金城银行(1958年改为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及其建筑群改造而成,又在黄石路口加油站原址上增建一个北入口。充满古典与艺术韵味的美术馆将耸立在中山大道与保华街围成的“三角岛”上,总建筑面积12736平方米。
据介绍,美术馆配备有画廊、培训教室、修复室、画家沙龙等,承载着收藏、研究、陈列展览、教育、交流和社会服务6大功能。
原金城银行、金城里和新建北入口将通过连廊沟通,形成顺畅的参观路线。
南边原少儿图书馆为美术馆主入口。新建的北入口不高于历史建筑,主要从色彩、建材上实现“与历史的对接”。它由两个三角形建筑和一个菱形广场组成,正面直视过去,有纵深感和几何造型的现代感。两个三角形喻意“两扇开启的大门和张开的手臂”,象征艺术殿堂永远欢迎热爱艺术的人。
金城银行是建筑师庄俊的作品,建于1930年,西方古典廊柱样式,现为武汉市一级保护建筑。金城里是当年银行员工宿舍区,市二级保护建筑。
据了解,以三角岛上的这组保护建筑为主体,改造扩建形成美术馆,是我市对历史保护建筑再利用的全新尝试。
“从历史经验看,只有那些被使用的建筑才能保留下来。”这是选址美术馆的初衷,此选择必将提升老城区的功能和环境品质。据悉,少儿图书馆将搬至胜利街原武汉图书馆。
新闻链接
新美术馆设计方案——难在“与历史对接”
昨日,在新美术馆馆址,市规划院建筑分院规划师向记者介绍美术馆的设计方案。
历经75年的金城银行和金城里,无论是主体建筑的正门,还是员工住宅的外型,都透着大气和精致。
新添的北入口只有整个美术馆面积的30%%,但如何“做新旧结合文章”,恰恰是新美术馆的重点和难点。
[外形对接]
北入口位于“三角岛”北端,占地也是一块三角形。设计者巧妙运用“两个三角形+一个菱形”的组合,把两个三角形的现代建筑通过外边墙的混凝土材质和灰色块,过渡和呼应旧建筑。
入口的一边内侧墙,用大面积玻璃表现通透和现代,一部由二层延伸而下的外部楼梯,以简洁手法画出实与虚的分界,也让入口变得更加生动。
[保护中再生]
新美术馆包含两个市级历史保护建筑,外观和尺寸都不能破坏,保留建筑的立面整旧如旧。设计师只能在其内部下功夫。
据介绍,内部改动的重点在金城里。纵向看,有一部分二楼和三楼上下打通,形成约400平方米的大展厅,室内空可达8米。横向上,打开一部分墙体,布局大面积画廊。
地下新增了两层,地下二层为设备用房,地下一层设报告厅与培训教室。
[生态节能]
新美术馆的旧建筑部分占了七成,而这部分建筑将追随新建筑一道步入“生态绿色建筑”行列。
新建部分采用外墙外保温,原有建筑增加内保温材料。
入口玻璃幕墙采用“可呼吸式”外墙技术:双层玻璃幕墙,中间是通风空道,加有遮阳片。美术馆一组建筑围合的中庭设计成玻璃顶,为建筑提供最大化的阳光透入,减少人工照明。穿射的阳光也可随时间移动营造中庭艺术的光和影。顶上有可开启的遮阳布,明暗自如。在新旧建筑屋顶的平屋面部分,形成屋顶花园。
靠近美术馆北入口,规划有160个配套的停车位待建。 |
[更多评论]
[更多新闻]
城市新闻: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