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汉代水上建筑遗址再现遗存
西安晚报
|
昨日记者在灞河东岸河床看到,被大水冲出的一段段泛黄的古木显得格外醒目。远看似古船残骸,近观其构架又感觉像渡口设施或木桥余部。这些古木有少部分暴露在外面,大部分湮埋在河沙石砾之中,其中最长的有4米多,主干部分十分坚实沉重。
据赶到现场的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专家杨军凯解释说,这些木构件是汉代的一处水上大型建筑遗址的遗存。2000年7月文物考古部门曾对此地进行过调查,该遗址如今分布于两处:一处紧靠现河道东侧,另一处在旁边的一个大水坑内。遗址分三个层位,即砾石层、泥沙层和细沙层。发现的木构成组排列,分为三类:大箱体、大凹槽形木结构和小箱体。这批木构榫卯结构复杂,特别是大箱体立柱、侧板和纵横拉板之间有特殊的凹槽形板,使立柱、侧板与纵横拉板相互连接,小箱体的立柱和横枨之间用明销加以固定。在木结构及箱体内还发现一些汉代砖瓦、陶井圈及汉五铢钱、铜箭镞等文物。在箱体以外和遗址附近采集、征集到铜铃、铜马镫、铁器等。这些为研究古河道的位置及木构遗址与古河道的关系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证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们曾对这些汉代木材精心研究,显示这些木构件用料科学,充分考虑到各种木材的特点。专家分析认为,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正好位于秦汉时期的东西大道上,是出入汉长安城东面的必经之地,与文献记载的秦汉灞桥遗址的位置也大致吻合。专家认为,不管这些古木是船是桥还是码头,它们都是通道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在历史地理研究方面的意义不可估量。 |
[更多评论]
[更多新闻]
城市新闻: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