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强台风拷问海岸规划开发
海南日报
|
台风“达维”重创海南。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在巨大的灾害面前,海南人民再一次显示了不屈的斗争精神。党政军民齐心协力,在琼州大地上与自然灾害展开了顽强搏斗。
激情与理性,密不可分。在大力抢险救灾之时,冷静地分析灾难带来的教训,同样重要。把昨天的教训看清楚、说明白,才能更好地趋利避害,才能找到更光明的未来。
一组带有反思性质的文章呈现于读者面前,这只是开了个头,我们期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为海南的明天尽一份献言的责任,毕竟,下一个“达维”,极可能突然袭击我们的生活。
我省32年来最强的台风“达维”虽然没有在海口三亚登陆,但还是给两城市带来重创,特别是在海岸地带,海口海甸五西路等沿海地段因海水倒灌而出现大面积的交通瘫痪,三亚三亚湾一带防波堤塌方、椰树横卧、草坪陷落、沙滩满目疮痍,两个城市的海边一些旅游设施受到严重破坏,海边的许多豪宅和高档酒店受到强风巨浪的巨大威胁。一线海景地在台风面前的敏感性、脆弱性暴露无遗,这警示我们,在海岸带规划和开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灾因素。
应该说,在今天的临海经济时代,海岸带有巨大开发价值,阳光、海水、沙滩已经成为豪宅和高档酒店、度假村最重要的因素。将豪宅和高档酒店等项目集中于海边,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繁荣,这也是世界上和国内滨海城市的普遍做法。然而,今年以来台风“泰利”、“麦莎”、飓风“卡特里娜”等相继肆虐海岸,为害之惨重,又让不少滨海城市深深反思,海岸开发不能脱离它的承灾能力。
将众多豪宅和高档酒店、度假村等过度集中海边,损失风险加剧。一旦遭遇强台风正面袭击,巨大的社会财富就可能毁于一旦,灾害程度将进一步加剧。新奥尔良遭遇飓风的经历已经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
大量海景房、度假村过份集中建设,开发的驱利性使海岸的过度开发难以完全避免。三亚市有关部门就认为,此次台风暴露出三亚湾建设的许多问题,如沿湾建造构筑物、临海沙滩上不应种植草坪、排水管分布太多等等。这些建设误区造成了对海岸线的侵蚀,也使海岸抗灾能力大大减弱。
海南作为海岛地区,是台风的多发地带,然而对台风灾害的麻痹思想却植根于一些人的脑中。体现在城市规划中,便是对海岸带这一受灾敏感区域的防灾能力重视不够,在规划理念上,偏重于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忽略了防灾功能;只计算海岸开发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而不去算算它的灾害成本。而海岸地带具有防风功能的防风林、湿地,由于一般时候防灾效果看不出来,在追求GDP的导向作用下,往往被忽视。因此,注意海岸带开发的防灾因素,从根本上讲就要时刻牢记以科学发展观为本,完善机制,把城市的防灾效果纳入地方发展的考核指标,对城市规划中的防灾漏洞也要建立问责制,从源头上提高海岸的防灾能力。
海岸带应该如何规划发展?有专家指出,海岸带应优先发展防灾产业和无烟产业、智力产业、高科技产业。这对我们进行海岸带开发很有启发。当然,海岸开发不能无视经济规律,不能简单排斥在海边建海景房等项目,问题的关键在于做到科学规划,统筹兼顾。 |
[更多评论]
[更多新闻]
城市新闻: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