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登陆论坛
首  页 | 论  坛 | 每月话题 | 焦点推荐 | 行业动态 | 论坛导读 | 建筑书评 | 品 房 |  企业会员 | 招标公告 | 人才招聘
APP 帮助链 此刻在 Master 建筑瀑布 建筑师 ATD a+u EL domus | 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当前位置:最近新闻 (主持:admin) [投稿]

□ 阅读次数:6170

□ 纯粹建筑
□ International
□ 我的方案
□ 理想城市
□ 景观与环境
□ 室内设计
□ 建筑史
□ 建筑旅游与摄影

□ 建筑PC
□ CAD应用与开发
□ 3D软件应用
□ 平面设计
□ 室内效果图
□ 建筑外观效果图

□ 建筑技术
□ 结构工程师
□ 建筑施工与监理
□ 室内施工
□ 给排水工程师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暖通与空调
□ 造价工程师

□ 考试及留学
□ 建筑系学生广场
□ 建筑教育

□ 艺味深长
□ 美术论坛
□ 似水流年



 
话语权,建筑师的份量有多重?
建筑时报
建筑时报记者 陆维馨 徐敏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第六届住交会上,有多个论坛在同时举行,但是中国建筑规划论坛无疑是人气最旺的一个。论坛嘉宾中,有建筑大师胡绍学、赵冠谦、蔡镇钰、陈世民以及著名房产商张宝全、卢铿、梁伯彤等。对于“设计·中国——反复争夺的建筑话语权”的主题讨论,几位建筑大师的话语振聋发聩。在建筑界,中国建筑师的话语权与语境问题引起了在场与会者的共鸣。当今建筑界中国建筑师有话语权吗?现场与会者中大多为年轻的建筑师,连过道也站满了人。他们对于建筑大家与著名开发商的对话很是兴奋,同时也为没有洋建筑师参与而略感遗憾。

论坛主持人,华高莱斯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忠一开始就生怕跑偏“走火”,他说,今天这个题目有点火药味,就两个小时如果说不好就有可能跑偏。此次论坛揭示一个问题,中国建筑师话语权的失落是缘于开发商或是洋建筑师的强势,还是自身的不足?

中国建筑师的话语份量

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说:“讲争夺的时候主持人提到不要讲偏了,‘不要简单地说成是中国建筑师和外国建筑师对市场的争夺,也不要变成世界背景的’。其实我觉得这件事情不要回避,争夺在今天来讲是一种褒义词,是一种肯定。中国的知识分子,包括中国的建筑师们,长期以来根本没有可能在中国的文化领域或者其他领域来表达自己,他们没有声音,他们也没有争夺。所以我觉得这么多年来,包括在我们的建筑教育体系里面,没有把建筑放在艺术领域里面来对待,而是把它放在技术领域来对待,把建筑或者是我们的建筑师变成了一个画图的工具,而根本不是一个创造者”。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院长、建筑设计大师胡绍学教授的谈锋很尖锐,他的发言不回避同洋建筑师的话语权争夺。他说:“话语权本身就是一个主动权。现在有一个大家都能看到的现象,就是有那么多的外国建筑师、外国事务所已进进入中国市场。据前两年统计,高端市场90%的项目都给国外设计师拿走了。现在不光是高端市场,中端的市场也开始被进入。这就带来一个现象,那就是我们中国建筑师没有话语权,或者是没有了市场份额”。他认为话语权也有一个语境的问题。中国的语境为什么不行?他举了一个只代表他个人观点的例子。他认为,央视新楼的方案中标,说实在,那个方案如果是中国人做的,没戏。如果这个方案是在美国、在澳大利亚、在欧洲市场上也根本中不了标,为什么单独在中国能拿到这个标呢,就是因为我们中国的语境有问题。换句话说,我们的一部分领导、一部分建筑专家、一部分的评委就是喜欢这个,他那里贯穿的思想,就是建筑以形式为主。

对于建筑形式和民族形式两个问题探讨,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资深总建筑师蔡镇钰认为:“建筑是有双重性的,首先它有物质基础的一面,然后才是意识形态的一面。这个双重性决定了建筑的复杂性。有人说建筑是石头的历史,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代的物质、科学、技术、都打了烙印在建筑上,而同时那个时代的艺术形态也打了烙印在建筑上。建筑的最高形态是艺术,但是建筑不等于艺术,如果等于是艺术,那么我们请画家来画建筑就行了,要建筑师干吗。此外争论不休的是风格,什么“欧陆风”等等。我们今天提出要发扬文化的话不能去抄哪种符号,我们要创造今天既有现代艺术又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新的中国建筑。我们设计的建筑要有地域特色,要结合先进技术材料,要结合中华民族博大精深建筑文化。考虑了这个双重性,我们就有了说话的份量”。

中国建筑界没有建筑理论?

  陈世民是我国第一批设立个人事务所的建筑名家,他说作为一个中国建筑师一直在想在建筑潮流中能争得一席地位。他认为这个话语权是应该去争夺的。在论坛上他说:“我请大家看看此次各个展馆,买的建筑书几乎全是外国的,我们中国建筑师的书寥寥无几。为什么?这也是没有话语权的表现。我们没有建筑设计理论?不是没有,但是现在被冲散了,成不了气候。我写过一本书,很多学校都用过我这本书,世界著名的出版社把它当成中国大师的书,跟世界上的那些大师一样卖。我希望中国建筑师、我们在座的同行多写一点东西,不要到处展卖的全部是外国建筑文化。在引进外国建筑理论的同时要发扬中国的建筑文化”。陈世民说,对于建筑设计,我们现在很是被动,他一直想跟发展商特别是著名的发展商们讨论几个问题。第一发展商对建筑是怎么看的,建筑设计在建筑产品链中间起到什么作用。第二个问题是,开发商是怎样看待中国建筑师和外国建筑师的。

  上海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卢铿先生说:“今天在开始之前,主持人最怕的就是引到这个话题上来,结果不幸,这个话题还是开始了。关于中国和外国建筑师或者是建筑艺术话语权的问题。这里要说明一下,我这个人既不保守也不崇洋。比如上实集团在俄罗斯的项目大型中国社区我们是起用的中国设计师。我觉得中国现在这个阶段的建筑设计和规划应该比较辩证和开放,面对洋设计师来看待中国的问题。我的理由是西洋的艺术或者西洋的审美,在当今的文化界、艺术界是有他领先背景的。洋设计师其实非常关注中国的民族文化,比如上海的金茂大厦。金茂大厦实际上非常好地把中国传统的密檐塔的语言表达进去了,同时表达了现代艺术,它是美国设计的。还有北京的国家大剧院是法国人安德鲁设计的,它的整个造型就是中国的天圆地方的感觉,而且安德鲁非常潜心地研究了中国的文化。我们要注意到,洋人也在研究中国,因为他懂得中国本土的艺术魅力。我觉得中国的建筑师应该走出去,到了外国我们就是洋人了,我相信这一点在未来的几年当中应该可以实现,因为我们到世界很多地方去看了以后,中国今天房地产发展的水准,它的规模、它的速度、它的审美的提高、对户型的把握等等是外国人赶不上的,所以我希望中国的建筑师哪一天早点走出去,我们也当洋设计师。

中国建筑师的“自言自语”

张宝全认为,“建筑也是一门科学,他在被市场选择的时候是有规律性的,我们在前期不被市场选择一定是我们有问题,我们不能无知者无畏。我在想,一个真正好的设计,跟中国人和洋人是没有关系的,一个好的建筑师在这个城市或者这个地方做设计的时候,他并不是把他的文化和理念加在这个地方,他也一定要对这块土地的文化基因进行解码,毕竟在他解码的过程中,他能够为你解读,再把他的东西加在里面,如果是简单的这样加,他就不是一个好的建筑师,他也不可能获得话语权。你的话别人听不懂,你怎么去影响别人,他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市场站得住脚,就是因为他的东西你能解读,你能懂。在我们做项目的经验中,不管是洋设计师还是中国建筑师都打了非常多的交道。我个人认为,中国建筑师经常喜欢自娱自乐、自言自语”。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研究中心总建筑师赵冠谦认为,东西方的文化要多作比较,作了比较才能够知己知彼。当然因为现在市场非常残酷、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建筑师都疲于怎么能够生存,而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做一些研究工作,不充实自己和提高自己的素养怎么能够去获得建筑话语权? 此外就是在竞争的过程当中确实存在着不公平。在不少项目的评审过程当中,有时候全是国外的方案,发展商根本就没想到我们自己国家建筑师的能力,他只是相信国外的。评审后,最后的决定权还在主持这个项目的单位那儿。所以我觉得应该有更大的公正,就是给大家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广州百嘉信集团董事长梁伯彤曾是一个建筑师,因此他对于争夺建筑的话语权的话题,就好像对着镜子看我自己。他说他本身是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的研究生,然后去剑桥又学了四五年,这几年是做房地产开发商。因此现在经常是左脑和右脑在互相争夺话语权。他认为:“从职业来分,开发商的话语权似乎主动点。但是别忘了,对于市场而言,开发商建筑师双方合起来是一个大供给方。我想我们的目的一定要放在市场需求上,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开发商从市场角度来说可能倾向于几点,一是具体项目市场功能的个性化,也就是市场的具体要求。二是开发商希望这个产品在市场上有它的个性、它的标志性、它的竞争能力。三是开发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很重视成本、材料的使用。建筑师一方面可能趋向注重于建筑功能的共性和建筑形式、建筑文化的个性。我想开发商和建筑师的冲突,可能是在双方对个性化的追求,如果双方的个性化追求是一致的,这一定会是一个好的建筑产品、好的设计成果。所以我的观点可能是反过来的,我们多追求一致,也就会为我们市场提供更好的建筑更好的环境”。

三个强权破坏中国建筑语境

  中国建筑新语境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和历程,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张宝全认为有三个强权在影响阻碍的中国建筑语境的发展:“第一个就是资本强权,谁有钱谁就可以来定。就是建筑师抱怨的,很多发展商最后小区的名字想怎么定就怎么定,可以把全世界最好听的街道名都搬到中国来了,在中国真正可以造成一种时空反复的感觉。第二,我们面临着一个行政强权。在评选方面,很多专家的意见、很多好的建筑师的意见,是否能够真正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下得到实现? 包括在实现的过程中是以城市的最终发展利益为主还是以当下的经济利益为主,这些都可能在城市规划或者是城市标准建筑或者是某一区域的建筑上影响我们。第三,是技术强权,这就说明我们的建筑交换制度把建筑作为技术来对,这一点对建筑也是构成危害的。建筑究竟是文化上最重要还是功能上最重要,这个观点本身是错误的。功能、安全都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所有文化就是选择。因此三个强权破坏着中国建筑的语境”。

一个关于争夺建筑话语权的论坛虽不能说就把中国建筑师的话语权给争夺过来了,但是应该看到中国建筑师已经开始在行动了。“中国建筑师的前景是非常美好的,中国建筑师的胜利已经在眼前了”。这是作为开发商张宝全发自肺腑的话语。他举例说,从日本的建筑发展来看,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或者是在二战失败以后,它的建筑也是欧美一同天下,基本上像我们中国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一样,也是没有话语权,他们学习欧美经验后开始崛起,出现了不少世界级大师。张宝全觉得这一历程也是很自然的,所以没必要为前一段必须要经历也不可不经历的这样一种状态感觉我们哪里不对。但是记者认为中国建筑师对话语权的争夺从被动到主动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次论坛就给了业界一个强烈的信号。
[更多评论] [更多新闻]

城市新闻: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V2.0版始于:April 18,2000 川ICP证B2-20080009
蜀ICP备09027272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