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筑师采访稿 ——隈研吾·Kengo Kuma·日本
|
建筑师采访稿
——隈研吾·Kengo Kuma·日本

一、中国第一次举办"国际竹建筑双年展",你认为这个"双年展"对未来的中国发展,尤其是城乡建设,会不会产生影响?
比起城市,在农村举办这样的双年展更有意义。它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中国的乡村正依照自己独特的文化理念进行建设,而非千遍一律的城市建设。
二、建筑师的作品如何走近乡民,走近乡村?
我希望通过研讨会、展览或者文化活动,这些建筑能不断地为外来参观者与当地居民提供交流平台,成为在地艺术——非临时性的双年展。
三、中国社会正面临巨大的转型,你认为未来中国的乡村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形态?乡民应该有什么样的公共生活?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其他国家应该都已经察觉到中国强调要发展城市化建设,人们将聚集到城镇以追求城市生活,但是我看见他们的兴趣与价值已经开始转向乡村生活。中国有如此多样的文化与地理形态,每个区域都需要发挥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去重新吸引观众。
四、请你谈一个与建筑没有太大关系的问题——优化中国乡村建设的重点是什么?如何吸引年轻人下乡,回乡,创业?
这个问题或许也适用于其他地方——这是一件关于你人生价值的事,不单只是设计漂亮建筑——钱与文化,哪个更重要?乡村需要思考什么样的文化与生活方式才能吸引年轻人回乡。
五、你作为建筑师参与中国乡村建设,你的设计灵感源自何处?
看到当地那种通常只被切片并用于地板板材的重竹,我便想到将他们运用在建筑结构上——一种完全不用的使用方法。
六、你如何看待建筑与场所精神之间的关系?
这是在建筑师参观现场,并与当地居民长时间相处的基础上而建立起来的关系。
七、能否从广义上解释建筑设计在这个深刻变革的社会中的作用?
扎根于这片土地,享受文化与自然。在这个新世纪里,我们必须停止盲目地西化,开始追寻适合亚洲风格的生活方式。
八、你是怎么看待低技术建筑的?当下发展低技术的可能性?如何"升级"低技术,使之更适合人居?你是怎么将这些细节融入进设计里的?
最关键的就是去使用自然材料,仔细研究它们,让它们在当下的环境里“升级”——更适合人居。
九、中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建筑文化也不例外。从建筑师的角度去看,地方传统建筑技术和工艺有没有可能发展地更系统,以适合当下的应用。我们应该怎样去完善?
每个地区都有熟知地方传统工艺的专家与工匠。我们为什么不和他们一起工作,运用他们的技巧与经验呢?人类自己就是资源。无论在哪里,我绝大多数的建筑灵感都来自与当地人的交流中。
十、中国改革发展三十年,很少有建筑师关注乡村建设。目前,你已参与到这个项目中,今后你是否愿意将乡村建设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并不断地为之实践?
在21世纪的全球化时代,富有地域特色的自然、文化以及技术,都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我有很多正在进行中项目,就涉及地域特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