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筑师采访稿——李晓东·中国
|
建筑师采访稿
——李晓东·中国

一、中国第一次举办"国际竹建筑双年展",你认为这个"双年展"对未来的中国发展,尤其是城乡建设,会不会产生影响?
双年展必定会产生某些影响来复兴乡村,它从一种独特的视角看待建筑,以及那些与众不同的材料。
二、建筑师的作品如何走近乡民,走近乡村?
这些作品就来自当地,建筑功能便是乡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三、中国社会正面临巨大的转型,你认为未来中国的乡村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形态?乡民应该有什么样的公共生活?
乡村生活应该审视当下环境,因地制宜的发展,而不是一味的复制城市生活。
四、请你谈一个与建筑没有太大关系的问题——优化中国乡村建设的重点是什么?如何吸引年轻人下乡,回乡,创业?
乡村和城市的发展并不平衡。重构我国农村并重建平衡是至关重要的,并能避免全球化的风险。
五、我们看了十一位建筑师的设计,每位建筑师在竹的运用上都有各自的特点。你在宝溪乡的竹建筑设计理念是什么,它与乡村文脉是一种什么关系?
展示由竹作为建筑材料的多种使用方法,表达在特殊空间关系里的建筑功能。
六、能否从广义上解释建筑设计在这个深刻变革的社会中的作用?
形式背后的概念及理念,应当触及人类的本质意义。
七、你是怎么看待低技术建筑的?当下发展低技术的可能性?如何"升级"低技术,使之更适合人居?你是怎么将这些细节融入进设计里的?
低技术非常重要,但还不够。首先,建筑师需要理解这种技术的理念,然后再将其融入进自己的设计。
八、中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建筑文化也不例外。从建筑师的角度去看,地方传统建筑技术和工艺有没有可能发展地更系统,以适合当下的应用。我们应该怎样去完善?
尝试去了解传统与当下情况的基本含义
九、今天我们都在谈论"绿色"建筑和"可持续"的话题,但"绿色"不一定是可持续的。如太阳能电池板成本高,使用若干年后又不可降减。"可持续"包含了建筑对环境的友好意识。建筑应该是生态和绿色混合体,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可持续"的问题?
完全同意。“可持续”意味着改变、提升、完善生存环境,因此需要我们提升自己的相关知识体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