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登陆论坛 全新的ABlog
首 页 | 论 坛 | 每月话题 | 焦点推荐 | 行业动态 | 论坛导读 | 建筑书评 | 品 房企业会员 | 招标公告 | 对话建筑界 | 人才招聘
APP 帮助链 此刻在 Master 建筑瀑布 建筑师 ATD a+u EL domus | 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当前位置:专题直通

□ 刊发于专题直通
   2013年第01期


 
建筑师采访稿——Anna Heringer·德国


建筑师采访稿
——Anna Heringer·德国


一、中国第一次举办(国际竹建筑双年展),你认为这个(双年展)对未来的中国发展,尤其是城乡建设,会不会产生影响?
我坚信这届双年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地球资源越来越有限,仅仅只用钢材与混凝土为七十亿人构建高质量的房屋是不可能的。为了持续稳定的发展,自然材料的使用至关重要。在我们印象里,(竹)并不是天然建材的最佳选择。因此,我们需要像双年展这样的试点项目,来证明在当代建筑里,竹的结构性能就如同其外观与独特性一样出色。通过使用非标准化、自然、本土化的建筑材料,城市与乡村的差异将越来越大,从而丰富中国当代建筑文化,保护地球生态系统。

二、建筑师的作品如何走近乡民,走近乡村?
任何建设项目都有可能成为地方发展的助推器,其前提是该建筑能受益于人类。例如,我的项目采用了劳动密集型技术,承重部分选择了竹编与夯土结构。泥是一种便宜的材料,但需要花费大量劳动力去搭建。大部分的施工资金用于当地工人以及工匠的开销,不会流入商人的口袋。由于我们使用了现代技术进行夯土,工人便有机会亲自学习并提高他们的建造技术。

三、你作为建筑师参与中国乡村建设,你的设计灵感源自何处?
中国有极其丰富的工艺技术。龙泉那些闻名于世的传统青瓷,让我深受触动。在宝溪,当我看到这些青瓷的一瞬间,就想到用(竹)这种新兴材料来重新诠释它们,建筑便自然而然地形成圆型与器型。黏土是制造所有陶瓷的基础原料,就好像夯土墙是建筑物的核心结构。

四、我们看了十一位建筑师的设计,每位建筑师在竹的运用上都有各自的特点。你在宝溪乡的竹建筑设计理念是什么,它与乡村文脉是一种什么关系?
我的客户,也是该项目的发起人和我有着共同的宗旨——让竹与本土材料融合进当代建筑,就如同其他优质、可持续的现代建筑材料一样。除此之外,提高工艺技术也是完善当地材料的关键。中国的篮子编织工艺至今留存,难能可贵,更让我庆幸自己能够在这里工作。我想在欧洲是不可能存在这种项目的。

五、中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建筑文化也不例外。从建筑师的角度去看,地方传统建筑技术和工艺有没有可能发展地更系统,以适合当下的应用。我们应该怎样去完善?
当然,地方传统建筑可以加以完善。例如,夯土在欧洲被用于预制构件中,以使其更加精确,并能够在一年内的任何时间里完成,且速度远远超过传统技术。本土自然材料与工艺技术的价值需要做进一步的开发。人们只会去做自己喜爱的事。如果仅仅是为了需求,我们就不会付出太多时间、精力和热情去做。在系统发展地方传统建筑技术及工艺方面,竹建筑双年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独特的建筑来展现竹子自身的价值与潜力:同时也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一些技术转变。只有勇敢且富有远见的客户才能完善这类项目,但不能只依靠他们,还需要建立关于竹、黏土等当地材料的建筑学及工程学课程。


六、今天我们都在谈论(绿色)建筑和(可持续)的话题,但(绿色)不一定是可持续的。如太阳能电池板成本高,使用若干年后又不可降减。(可持续)包含了建筑对环境的友好意识。建筑应该是生态和绿色混合体,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可持续)的问题?
每当开始设计创作,我总是不停地问自己:如果七十亿人都以同样的方式做事,这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我可以说:第一,世界会更加公平、公正,因为工人能获得大量的工作机会及利益:第二,从生态的观点来看这样更加合理,因为建筑可以回归自然:第三,对我来说,文化多样性的增强也是一种可持续性。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V2.0版始于:April 18,2000 川ICP证B2-20080009
蜀ICP备09027272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