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登陆论坛 全新的ABlog
首 页 | 论 坛 | 每月话题 | 焦点推荐 | 行业动态 | 论坛导读 | 建筑书评 | 品 房企业会员 | 招标公告 | 对话建筑界 | 人才招聘
APP 帮助链 此刻在 Master 建筑瀑布 建筑师 ATD a+u EL domus | 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当前位置:对话建筑界 (主持:TINA) [在本栏添加内容/投稿]

□ 更多评论

□ 卓越折扣图书
   建筑科学
   建筑史
   建筑艺术
   建筑基础科学
   建筑勘测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地基基础
   工程监理
   建筑施工
   建筑经济
   教材教辅
   执业考试
   城市规划
   园林景观
   市政工程
   室内设计

□ 当当折扣图书
   建筑
   建筑理论
   建筑史
   建筑师
   古建筑
   建筑艺术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地基基础
   建筑材料
   建筑设备
   建筑施工
   建筑经济
   城市规划
   市政工程
   建筑考试
   建筑教材
   工具与标准
   图形图像
   CAD辅助设计
 
LIFE IS MORE——访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建筑师吴吉明
董倩(Tina)
  乐于分享,真是人类普通而又美好的情感。温暖细致得如同小时候的邻里关系。而信息化如此快速的今天,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分享更成了其发展的源动力,精神的核心。因为在这个扁平和开放的时代,分享的火花碰撞打开了人们思维的边界,加快了发展前进的速度。

  这个人极爱分享,喜欢拍照、喜欢旅行、游历几十个国家——“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让我深刻体会 LIFE IS MORE”,喜欢新事物,很早便活跃在网络上,并有自己的一众崇拜者和不小的影响力。而他的真实身份是一名建筑师。现在还是摄影师、父亲。活得如此热闹的人,却直言自己并不善于表达,正因为如此,他用心体验这个世界,并把发现的美好分享给其他人。

  吴吉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建筑师,建筑信息模型(BIM)研究实践者与思考者。摄影虽然获奖无数,他却说这是个意外。面对变化,他显得非常平和,看待事物永远朝向光明面——他爱自己的家北京,和许多人一样关心北京空气质量,新旧城改造,对于北京的变迁,他说:“作为从小生长在北京的北京人,我很喜欢这个城市,这是一个时尚与传统的共存的汇聚体,快速发展中的便利与时尚,经典的传统元素都可以在这个城市找到自己的影子。尽管太快的变化,多少会让人担忧会失掉那些曾经旧时的回忆,一个健康的城市是应该是特定的社会生产环境下可以有机成长的产物。一个好的城市应该可以反映一个社会存在的,而且应该是具有活力的,令人愉悦的。并且应该可以保持社会资源更好的维系。”

  他还告诉我,建筑不应该只是建筑师的阳春白雪,晦涩的建筑理论以及华丽的词藻绝不应该是建筑的全部,“所以我希望通过我向更多人传递建筑是一种轻松的是一种美的东西,它属于大众,它是一种对美好生活方式的追求。”

  于是他走出去,纪录下来,分享给你。

|访谈实录|

永远的最爱——建筑

【ABBS】:现在的你如何称呼看待自己的身份,建筑师?摄影师?

吴吉明:
  当然更喜欢别人称呼我为“建筑师”,因为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一生的职业理想。平衡的人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更平衡的人生,平静下来思考时才会觉得自己这一生不会留下什么遗憾。
  当我的摄影作品更多被外界认可时,会有欣喜也有开心,当然也会有更多分享的动力。如何更好的将他们平衡,将影像和美的传播与自己的本质工作更好的联系起来是我现在会更多考虑的问题。

【ABBS】:那作为一位建筑师,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吴吉明:
  作为一位建筑师,我最大的梦想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更多的人的生活带来某种变化。这种变化或是体现在生活状态,或是体现在工作方式,或是体现在人生观与价值观……总之我希望因为自己的努力,可以让更多人过上更有品质、更有活力的生活,可以帮助更多人把梦想变为现实。.

【ABBS】:什么样的建筑才算是好建筑?应该怎样观察建筑?

吴吉明:
  一个好的建筑需要体现对最终使用者更多的关爱,好的建筑不应该只是建筑师个人的纪念碑,它应该可以给人们带来一种美好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当然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好的建筑 一定可以在它建造和使用的过程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好的设计是使用者评价的,好的建筑也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更有效的整合。观察建筑的最好方式就是实地体验,从书籍和照片上了解的建筑是很难全面与客观的。作为设计的真正使用者,融入建筑与城市给你营造的大的环境场中,体验设计一点一滴给你带来的最真实的感动这才是了解一个建筑的最好手段。当让如果条件许可,更长时间得体验会让你对一个建筑的感受更加的客观。

【ABBS】:说说您的项目慰萱庄园家族大厦吧。或者其他的你印象最深,或者付出心血最多的项目?

吴吉明:
  其实慰萱庄园家族大厦是个蛮特别的项目,这代表了中国新生代的超级富豪对生活状态的追求以及依旧传统的家族观念。
  这些年为对中国顶级富豪阶层做过一些设计,这些看似神秘的人群背后,其实也有很多自己的看法与特殊需求,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设计经历。现在正在进行的通州新CBD核心水乡就是这样一个项目,业主对生活模式的特殊需求,独特的区域及景观位置以及与众多国际顶尖设计团队及材料厂商的通力协作是这类设计的共同特点。
  通州新CBD富华通州水乡项目位于北京通州五河交汇所在,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也是这个区域首个完成封顶的设计项目。这个项目汇集了众多世界级设计团队的参与,小小的工程达到了极高的综合程度。工作从单纯的设计本身,变为了汇集众人智慧,完成一个高质量设计产品的一个过程。

【ABBS】:当代建筑实践中,数码技术手段的自由性无疑给建筑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更好的条件,让不可能的个性化建筑,从而形成了更新的建筑语汇,当下对BIM存在哪些误解?BIM推广到今天,真正在项目中应用很少。什么原因?未来还有没有可能有些新的设计方式产生,能不能大胆预测一下?

吴吉明:
  现在BIM应用的最大瓶颈在于现有基础资源的不足。这是和我们目前浮躁的设计的生态环境有关的。“多快好省”是中国设计环境的一个大的写照,急于看到届内业绩的政府管理部门也更喜欢那些可以快速看见成效的方式。标签化的BIM表现往往更可以符合他们的需求。
  而基础性的模块和标准数据库的建设相比而言投入巨大,并且很难一下看到成效,此外在中国现有的知识产权的现状下,人们普遍对基础性的数据建设工作的回报留有巨大的保留。
  定制化的设计我想会是未来设计的趋势。我认为未来的设计模式会更趋近于现有的搜索引擎或是导航的模式:使用者输入自己需求的关键词,而系统会根据所提出的关键词提出若干种解决方案,而由使用者做出最终决定。那时的设计工作或许更多是在于基础数据库的维护以及算化优化方向。



  随着越来越多数字化模块逻辑判断组件的建立以及基础数据库的积累与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类似现有搜索引擎的全新设计模式将会产生,我们的设计将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

【ABBS】:您长期从事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本土化研究。如何看待BIM在建筑设计中发挥的作用?从工程建造的角度来看,在工作中有哪些新鲜深刻的体验?BIM会给项目带来哪些变化?BIM在中国发展现状如何?有着怎样的前景和遭遇了怎样的困境?

吴吉明:
  技术、材料和工具的发展从来都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建筑信息模型BIM无疑是当今建筑界最伟大的一次工具革命。BIM的发展与当前迅速崛起的互联网技术以及新兴媒体紧密相连。它的产生不仅极大的整合了设计的流程与资源,提高了设计的效率,为我们带来更多的设计可能,更是为未来全新的设计模式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BIM作为当今建筑界整合设计的一个崭新的平台和服务正受到广泛的关注。但纵观我国目前的状况,BIM的发展和推广相当不平衡,纠其原因就是从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BIM系统缺乏在我国本土化的过程,妨碍了BIM在我国的推广。
  在我国现有的建筑设计与管理特点之上,我们尤其应该注重与整合体系的力量,注重产学研的配合与合作,尤其应该注重生产的前沿带动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到目前行业利益分派的现状,强化利益获得方的反向推动与配合。充分发挥我国建设的举国优势,强化建设各个环节间的联系。我相信BIM的本土化实现将会越来越令人期待。

【ABBS】:BIM能否广泛运用,他对建筑业会产生哪些影响?产业格局、建造方式、职业结构、项目协同方式和合同模式、发包模式等是否会因此产生颠覆性革命?

吴吉明:
  互联网及虚拟化的媒体世界已彻底待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的数字世界已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信息的本身已经成为了世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必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更加完善的建筑信息的集合化管理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需求。基于信息的工程管理模式一定会成为未来的发展模式。在国外BIM的方式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基本准入条件,所以我们更应该做好准备去迎接这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ABBS】:因为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也因此出现了很多大家口中的“奇建筑”,“怪建筑”,这到底是形式主义、投机主义,只是建筑师自我陶醉的作品?还是一种新的尝试?您怎样理解当代中国建筑界的“实验”或“先锋”现象?

吴吉明:
建筑业的发展通常都是伴随着技术革命、材料革命和工具革命而来的。建筑信息模型BIM系统的出现可以说是当今建筑界最伟大的一次工具革命,甚至于它超越了工具的作用,而给建筑界带来了一场创作理念和思维方式的革命。中国建筑界的“实验”或“先锋”现象无疑是这种工具革命下的一种有益尝试。
但我认为回归设计本源,回归对使用者的关怀,回归建筑师应有的社会责任。是目前我们这个浮躁社会我们更应该重视的事情。也是我们现阶段更应该补充的一部分。

【ABBS】:你觉得未来城市空间发展趋势应该是怎样的?你是城市乐观主义还是悲观主义?
吴吉明:
随着网络技术和交通方式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和生活方式会产生巨大的改变,城市会变得更加的高效,更加的集成化。我相信未来城市的会有更多趋同化的倾向。但我仍然相信每一个城市最本源的性格依旧会延续下去,这或许只是那么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瞬间。但就是一个城市的活力与个性所在。我喜欢这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感动,我也希望这种独特的感动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得以延续。
未来的城市是有希望的,但我们也一定要更加注重建设的可持续性,珍惜并且保留住那些可以打动我们的那一个个瞬间。

美好的意外——摄影

【ABBS】:说说摄影吧。什么时候开始拿起照相机正经八百的开始拍照片,摄影之于你是什么?摄影有没有改变你对建筑的观察方式?

吴吉明:
  从小就喜欢影像这件事情,摄影最开始对于我是作为资料的收集,然而随着影像积累的越来越多,更多的精力也转向了如何发现事物的美,并让这种美和大众产生共鸣。
而其中比较大的改变或许是从我的博客写作开始的,当在互联网上养成一种习惯,并发现自己的努力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时,影像与分享确实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ABBS】:你摄影创作的成分占多少?有没有可以分享的作品,在作品中理性和感性比重怎样权衡?

吴吉明:
  我个人并不太认可摄影中过度的创作,记录和真实的再现是影像最基本的功能。当然这种真实的再现也反映了拍摄者对事物的主观认识。这或许就是所谓摄影过程中的创作了。
  没有情感的作品也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有关理性与感性的比例其实很难用一个具体的数值说明,但一个好的摄影作品一定是反映了拍摄者的态度,并且真实的体现了一件事物的客观存在状态的。

【ABBS】:如何看待后期合成与摄影的关系?数码技术对传统摄影的影响如何?后期在你作品中的位置是怎样的,比例如何?

吴吉明:
  后期的数码技术无疑对视觉感观有着巨大的提升作用,良好应用的数码技术也可以更好的反映拍摄者的主观感受。而且通过良好的数据整理与分类,影像的本身有了更好的传播可能与更大的再利用价值,这一点也是传统摄影所不能达到的。我不排斥后期的修饰,但我不会做出改变客观存在的修正。因为我认为除了影像的视觉感受外,影像背后受带来的内容与思考才是摄影最本质的核心。

【ABBS】:你喜欢使用自然光还是辅助光,为什么。你用哪些机器拍摄,能不能说说它们,器材于你意味着什么?

吴吉明:
  我喜欢自然光,因为反应一个事物的真实存在是摄影最根本目的,而自然光就是这种真实存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喜欢用单反相机拍摄,我最常用的机器是Canon 5DII / 650D 和/1DIV 当然随着手机的发达我的很多快速分享也是来自我的Iphone5,更快速的反应这也是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
  关于器材我决不排斥,因为一个好的器材意味着,你可以在更恰当的时间用更恰当的方式表达事物的美。一个好的器材可以帮助你把握原本不能捕捉的瞬间,一个好的器材会对你的作品带来更好的体现,当然也不要忘记最重要的器材永远都是镜头背后那双善于发现的双眼。

【ABBS】:喜欢哪个的大师?

吴吉明:
  我非常喜欢的建筑大师是卡拉特拉瓦,我喜欢它作品中来自结构的美感,喜欢它纯粹的来自建筑本身的美感。喜欢他对建筑的控制力与浪漫精神。
摄影大师我很推荐沙里宁工作室的御用摄影师Balthazar Korab,他对设计作品的理解和二次创造,让这些影像作品有了第二次生命,非常棒。建议大家有时间也可以上网搜索学习一下。

【ABBS】:对ABBS提点意见吧。

吴吉明:
  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ABBS,这是圈内非常活跃,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论坛,希望可以越办越好。当然我也希望可以有更多的线下交流,也希望ABBS可以把已有的资源进一步整理与整合,进一步加强基础数据库的分类,让ABBS除了成为我们日常交流的大平台,更可以为我们的设计本身提供更多直接的支持!


通州运河核心区——富华水乡项目


荔波薰衣草山庄


青海省艺术中心


江西艺术中心


设计方式研究——长春亚泰桂花苑


北京金宝街 某售楼处概念方案


国家大剧院首届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时空幻影


建筑师摄影大赛/中国建筑学会1949-2009经典建筑摄影获奖 《红与蓝》


建筑摄影作品:印象中国篮—天津唐拉雅秀


建筑摄影:挪威森林 2010我的城市我的家 世博巨献特别大奖


建筑摄影:悉尼歌剧院 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


摄影作品:兰卡威阿瓦纳酒店


摄影作品:夜色三里屯

摄影作品


吴吉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建筑师
北京清华大学建筑专业硕士
2001 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
2008 年进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
现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1A2 工作室高级建筑师

主要设计作品包括:
通州新CBD核心——富华水乡项目
荔波薰衣草山庄
江西艺术中心
青海艺术中心
北京大学南门规划
中关村软件园西区—北京朝外科技园
长春亚泰桂花苑规划
厦门鑫塔水尚超高层豪宅推广策划及立面改造等

建筑信息模型(BIM)研究专家,长期从事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本土化研究。参与进行了院与所级的协同标准制定,制定相关标准化文件。
注册培训专家,曾任中国建筑学会科技培训中心注册考试学科带头人、新实力教育机构特聘资深专家

LIFE IS MORE 吴吉明的微刊
吴吉明微博
吴吉明轻博客
吴吉明博客

吴吉明 授权提供项目图片
[更多评论] [更多对话]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V2.0版始于:April 18,2000 川ICP证B2-20080009
蜀ICP备09027272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