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刊发于《设计新潮》 2009年第05期
□ 阅读次数:3391 □ 现有评论:0
□ 查看/发表评论 |
|
|
盒子屋——一个新家的完美原型
本刊
|
芬兰建筑师Sami Rintala和冰岛建筑师Dagur Eggertsson
在北部所有居住建筑必须能对当地的多变气候应付自如。另外,一年中的大半时间,房屋必须能够很好的通过外部能源进行供暖。因此,无论从成本还是生态利益考量,建造更小体型住宅可以节省大量资源。当今,单就构筑建造就消耗掉全球大于三分之一的能源和材料。远远超过了交通运输的消耗量。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这个问题尤为严重。随着当地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用于建造住宅的面积也愈来愈大,还往往大兴修建被称为度假屋或者别墅的第二套住宅。
盒子屋是一栋占地仅19平米的住宅,其四个房间涵盖了基本的居住功能,分别是一体的厨房餐厅,卫浴,起居室和卧室。
首先,项目方案的焦点是空间的品质,材料和自然光线的运用,以及减少不必要的占地面积。此方案的成果是仅花费了相同地段相同面积公寓房建造的1/4费用。盒子屋仅是个样板房,但相同的设计理念不仅可以运用到更大型住宅,也同样适用于办公空间。
其次,我们就像受到了一群只顾钻钱眼且无法无天的演艺明星的委托,住宅作为呵护家庭的这个基本需求却演变成了一场讨价还价的商业冒险。其实建造一个简单的住宅并非那么难。另外,对于政府的建筑规范及法规的遵守,其时也就等于对建筑行业产品和服务的使用,这样只会限制本质的改变和发展。
再次,当今的西方社会,我们正享用着人类至今为止的最好的居住条件。同时也充分了解由自己的消费文化所产生的后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迷惘:我们被迫对真实世界自动失忆,只有这样才能享受到在自我创造后的快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的目标是建造一座宁谧的小屋,一方都市里的世外桃源,一个随时等待着的归家之地,暂忘尘嚣都市所带来的烦扰。 |
现有评论:0 [查看/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