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登陆论坛 全新的ABlog
首 页 | 论 坛 | 每月话题 | 焦点推荐 | 行业动态 | 论坛导读 | 建筑书评 | 品 房企业会员 | 招标公告 | 对话建筑界 | 人才招聘
APP 帮助链 此刻在 Master 建筑瀑布 建筑师 ATD a+u EL domus | 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当前位置:建筑书评 (主持:CALON) [在本栏添加内容/投稿]
□ 本文发布于
2012-12-24 10:31:46

□ 阅读次数:22590

□ 更多评论

□ 卓越折扣图书
   建筑科学
   建筑史
   建筑艺术
   建筑基础科学
   建筑勘测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地基基础
   工程监理
   建筑施工
   建筑经济
   教材教辅
   执业考试
   城市规划
   园林景观
   市政工程
   室内设计

□ 当当折扣图书
   建筑
   建筑理论
   建筑史
   建筑师
   古建筑
   建筑艺术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地基基础
   建筑材料
   建筑设备
   建筑施工
   建筑经济
   城市规划
   市政工程
   建筑考试
   建筑教材
   工具与标准
   图形图像
   CAD辅助设计
 
思考建筑
卒姆托
作者:皮特·卒姆托
译者:张宇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07
页数:96
定价:49.00元
ISBN:9787112092215

内容简介

《思考建筑(原著第2版)》内辑录的多篇文字曾被译为中文,并刊载在国内建筑专业杂志上。《思考建筑(原著第2版)》“思考”一词没有用静时态的“thought”,而使用显示着动态过程的“thinking”,卒姆托在此意指不断接近的思考过程。所有经过精心挑选的照片为彼得·卒姆托建筑思考的沉思品质提供了证明,这种品质有材料的美感、尺度的精确模制化、抽象构图的纯粹性、完美细部的快感、以及建筑与自然之间动态的联系共同构成。卒姆托的建筑将色彩范围控制到光与影的尾差之中约束了光与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它通过增强建筑的形体与体谅的感觉强调了建筑物固有的严密与精确。这些照片所展现的建筑抽象的美感恰到好处地解说了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诗句:“‘简洁’修饰着美!” 为了设计一幢与生活感性相联的建筑,设计师必须从远远超出形式和构造的层次来考虑。《思考建筑(原著第2版)》自第1版脱销数年以来,在此第2版中增加了三篇新论文:“美是有形式的吗?”,“现实的魔力”和“景观中的光线”。《思考建筑(原著第2版)》不仅由Hannele Graulund重新排版,还新增了卒姆托在哈尔登斯坦新家和工作室的彩色照片,由Laura Padgett本人亲自为此书摄影。在文中,彼得·卒姆托表达了他设计这些建筑的动力,是出于我们自身多方面的感受和理解,并拥有了强大和正确的表现方式和人格。同样的宁静平和的感觉也同样体现在《思考建筑(原著第2版)》的姊妹篇《氛围——建筑环境》一书中。

作者简介

1943年生于巴塞尔,曾受过家具木工的训练,在巴塞尔艺术与工艺学校和纽约普拉特学院分别接受设计师和建筑师训练。从1979年开始在瑞士哈登斯泰因开办自己的事务所。瑞士意语大学建筑学院教授。2009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

主要建筑作品:罗马考古挖掘防护展示馆,库尔(Chur),1986年;圣本尼迪克特教堂,苏姆威格(Sumvitg),1988年;老人之家,库尔-玛桑斯(Chur-Masans),1993年;瓦尔斯(Vals)温泉浴场,1996年;布雷根茨美术馆(Kunsthaus Bregenz),1997年;瑞士馆,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柏林“恐怖地带”(Topography of Terror)文档中心,1997年建成部分于2004年由柏林政府拆除;科伦巴(Kolumba)艺术博物馆,科隆,2007年;圣克劳斯兄弟田野教堂(SaintBruder Klaus Field Chapel),沙伊特魏勒(Scheidtweiler)农场,德国曼谢里希(Mechernich),2007年。

目录

观察事物的方式
美的内核
从热爱事物到事物本身
建筑本体
教建筑,学建筑
美是否有某种形式?
现实的魅力
景观中的光

网络评论

假定的一种联系

元雅静
  
《思考建筑》乍眼看是一本关于建筑的专著,可是这本书却并没有过多用专业的角度去阐述建筑,却从事物的本原和生活的本质上寻求种建筑和人最根本的联系。思考建筑,其实思考的更多的是人类与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虽然我的看法也必然有我的局限性,可是这本书对我的启发确实让我抛开了文学上关于文体,形式,场景的转化,让我重新从语言的本质,从生活的本身去思考表达的方式。

马丁·海徳格尔写道:“驻留在物之中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原则。”(p37思考建筑)我们与建筑,与周围的环境与物质,生命与物,这些之间的联系就这样紧密而又理所当然地产生着关系。当看到那句话时,我正从上海的高架上俯看建筑群,这次,我并没有产生瞬间的幻灭感,当我重新睁开情感的双眼,这些建筑突然恢复了生命,它们不再是突兀地矗立在这片土地上,这些建筑是我们生活选择的一部分,和我们息息相关,在我们每次的路过,它们在不同的光线下折射的光线,甚至高楼与高楼之间覆盖的层层阴影。偶尔乌云,闪电下它们变幻某测的色彩,这些种种气息,早已浸染在我们的生活里,是生活里的一部分。建筑与人类的这种互相影响归根结底是因为人类的构思,和对建筑设计产生的思想,而构思和思想也最终使建筑得以实现。基于这些思考而重新给我带来的真实感的确不再让自己感觉置身事外,在每次推开不同的咖啡店门的“吱呀”声,老旧的木地板踩上去会发出轻微的伊咿呀呀的声响,这些声音,这些对周围事物独特的敏感突然也重新回到我的知觉中时,我也终于明白师父送我这本书的用心良苦。

当我在充满喧嚣的观点的大潮里不胜厌烦时,索性给一切新鲜的事物戴上一顶投机的大帽。当装置材料成为一种普遍的当代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时,我也曾不以为然地认为这也只不过是迎合大众需求的创新的方式罢了,甚至不太需要“用心”和“功底”只需要观念。可是我忽略了材料本身的语言,而各种材料的组合必然都是一种全新的素材,它表达的也是全新的语言。所以当新颖不再是特殊也不是目的时,当这种特殊的新重新成为显而易见的基础,这种综合材料的艺术语言也就重新回归到各种材料的本身与它们组合能产生的能量上,而艺术家的语言也就通过这些素材的组合完成了他们的表达。材料都有如此的能量更何况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呢,在文章中如果把生活里各种截取的片段重新排列而不需要通过转化和隐匿是不是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力量呢,因为真实。也因为文章也同样需要在各种知觉上的铺建,因为好的文章的构成确实需要搭建一座建筑那样去构思和填充。

“假定它是一种天然的外表,黑红色,
粉黄色,橙白色,实际上多到
无法变成在屋里阳光下的其他任何东西。
实际上多到无法被隐喻象征所改变,
太真实了,存于本真中的东西

把有关它们的所有想象都变成次要的东西。”(美国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P36思考建筑)(可惜这位诗人的诗集没有找到)如果突然被种种的真实感动到我相信这与所谓的移情并没有任何关系,因为这仅仅是发现,发现被窗帘的一角跳跃的阳光,一抬头一只黑猫蜷缩在围墙上,一杯水和偶尔被遗落在里面的柠檬粒,我们的感动只是因为我们经历过,虽然寻常地就有如白开水之与每天的生活。当我们重新回归与这种充满联系的空间我们确实容易被打动,而我们的表达也就自然,也就容易地多了。
[更多评论] [更多书评]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V2.0版始于:April 18,2000 川ICP证B2-20080009
蜀ICP备09027272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